[发明专利]不锈钢胀环堵漏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6192.4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4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齐江;盛佳佳;李丽;曹小兵;袁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联给水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3 | 分类号: | F16L55/163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161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堵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锈钢胀环堵漏节,涉及排水行业,包括用于堵漏管道的胀环主体,所述胀环主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不锈钢环、弹性纤维布以及发泡胶水;所述不锈钢环上、下两端的端部均为锯齿状不锈钢片,所述锯齿状不锈钢片相对于所述不锈钢环的中心轴斜向外设置。本发明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解决了同类产品无法在小口径管道操作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行业,特别是涉及一种不锈钢胀环堵漏节。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地下埋设的管道错综复杂,有一些管道经过多年的使用,渗漏,破裂事故频出,目前管道修复的方法大多采用开挖道路重新埋管,由于这些管道大多铺设在人口稠密、商业繁华的市区,使得城市道路的负荷越来越严重,使得排水管线在修复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例如:1,开挖主干道严重影响交通,造成道路堵塞;2.排水管线上方存在其他压力,造成施工困难,成本过高;3.电力管线给开挖带来极大的隐患。
也有的施工人员选择采用双胀圈内衬修复管道,这种方式虽然不用开挖道路,但是要求管道口径不小于800mm,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其原理是:根据管道的内径,首先在工厂定制不锈钢压条和橡胶条,然后进入管道安装,先手工固定橡胶条,接着通过扩张器,用不锈钢条压住橡胶条,从而完成管道局部防渗修复,必要时还可以对管道渗漏处进行注浆处理。
但是上述方式对橡胶圈材质的要求很高,要能高度耐腐蚀,因为该产品的橡胶圈需要直接与污水接触。并且由于操作的需要,操作人员必须跟着产品一起进入管道内,所以,小于800mm的管道,该产品就无法使用;同时管道内有毒有害气体易对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安全防护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胀环堵漏节,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应对小口径管道修复的方案、修补漏水管道的效果不佳以及难以保证操作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锈钢胀环堵漏节,包括用于堵漏管道的胀环主体,所述胀环主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不锈钢环、弹性纤维布以及发泡胶水;所述不锈钢环上、下两端的端部均为锯齿状不锈钢片,所述锯齿状不锈钢片相对于所述不锈钢环的中心轴斜向外设置。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锯齿状不锈钢片与所述不锈钢环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环是通过矩形不锈钢片弯曲而成,不锈钢片的上、下两端的端部,部分或全部为所述锯齿状不锈钢片。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矩形不锈钢片上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不锈钢环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位置与管道内径相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片靠近所述凸起的一侧的上、下两端的端部均为所述锯齿状不锈钢片,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没有所述锯齿状不锈钢片,以使所述矩形不锈钢片固定形成的所述不锈钢环的上、下两端均为锯齿状不锈钢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不锈钢胀环堵漏节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按照管道内径,将上、下两端的端部部分或全部为锯齿状不锈钢片的矩形不锈钢片弯曲成不锈钢环;
S2:在所述不锈钢环的外壁包裹一层弹性良好的弹力纤维布;
S3:在所述弹力纤维布上涂上发泡胶水;
S4:将所述不锈钢环放至管道的漏水点,再将所述不锈钢环撑大,直至远离凸起的一端刚好卡接在所述凸起内,此时锯齿状不锈钢片围成的圆环直径刚好等于管道内径;
S5:管道内水流从锯齿状不锈钢片的缝隙处流至所述弹力纤维布,所述弹力纤维布上的发泡胶水遇水后开始膨胀后封住漏水点。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不锈钢胀环堵漏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联给水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宇联给水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61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HP型磨煤机的磨辊轴承检测系统
- 下一篇:触控反馈装置及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