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桐油乳液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6197.7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翟聪慧;杨晓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1/00 | 分类号: | C08L91/00;C08L1/28;C08K3/22;C08K5/098;C08J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桐油 乳液 重量份 改性桐油 制备方法和应用 纳米氧化锌 改性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十二烷基硫酸钠 材料领域 成膜性能 互穿网络 化学交联 交联固化 助成膜剂 桐油酸 交联 涂膜 调和 相容 扩散 | ||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了一种改性桐油乳液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桐油乳液包括:桐油15‑38重量份,纳米氧化锌1‑3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1‑0.3重量份,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0.4‑1.2重量份,水59‑84重量份。本发明通过纳米氧化锌与桐油在高温下部分反应生成桐油酸锌,实现对桐油的改性,改性后的桐油乳液具有较高化学交联性成膜性能,还可与其他的乳液相容、调和使用,混合后的乳液在桐油交联固化前,有足够的时间促进大分子的相互扩散,形成部分交联的大分子互穿网络,起到助成膜剂的作用,从而提高涂膜的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性桐油乳液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桐油(Tung oil)是从油桐树种子榨取的油脂,是一种优良的自干性植物油,大量出产于我国农村,因而又是一种源于农业的、可再生的、绿色的生物质资源。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化工原料正极力转向可再生以及绿色的资源,桐油作为生物质资源很好地切合了这些新要求,在资源再生和绿色应用发展的道路上具有广阔前景。
桐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点,民间传统主要用作木器、油布、油纸等的防水材料,目前大量应用于油性涂料、油墨的制造,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领域。特别在涂料技术领域,桐油的应用较为广泛深入,技术上可将桐油直接熬制成涂料,或者用于改性合成树脂,比如桐油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氨基聚酯、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等,以这些改性树脂为基料,制得优异的、自干的涂料。
已有的经验表明,不论以何种方式将桐油应用于涂料领域,可再生的桐油都可以改进或提高涂料产品的绿色性。然而,桐油的桐油酸酯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这将桐油的应用局限于油性涂料体系,目前仍然难以直接将桐油推广应用于更为环保的水性涂料体系。若将桐油沿着的水性化方向研究改进,不仅能增加桐油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应用的水平,而且具有更佳的生态环境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制配水性涂料、更加绿色环保的改性桐油乳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改性桐油乳液,该改性桐油乳液包括:
本发明中,对改性桐油乳液各个组分的没有特殊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常规的材料就可实现。
根据本发明,桐油优选一级桐油,一级桐油的外观澄清透明,具有桐油特有的味道,透明度(24h/20℃):透明,比重(20℃):0.9360-0.9395g/ml,折射率(20℃):1.5170-1.5220,碘值:163-173,皂化值:190-195,酸价(mgKOH/g):<3,水分和挥发物:<0.10%,杂质:<0.10%。
根据本发明,纳米氧化锌主要作为桐油自干性的改性剂,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纯度不低于99.9%,粒径为30-70nm。
本发明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构成复合乳化剂,优选地,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密度为1.09g/mL,其1wt%水溶液的pH值为7.5-9.0,HLB值为30-50,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羟值为80-95mgKOH/g,HLB值为12-16;1%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水溶液浊点为68-78℃,pH值为5-7。
根据本发明,所述改性桐油乳液还包括以下组分中的至少一种:
异辛酸钴0.05-0.1重量份,
异辛酸锰0.1-0.3重量份,
羧甲基纤维素钠0.1-1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6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