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6294.6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0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光;李先庭;王国峰;袁振红;李社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社红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63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以高效换热的三介质换热器为核心部件,设计的热管理装置,管路连接简单、部件少、阀门切换控制简单稳定,解决了现有热管理技术方案存在的结构复杂、制冷剂循环系统分配管理难题,能源回收利用率高;包括本发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车辆,空调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热能回收利用效率高、电池及电机效率得到提高、乘员舱室环境舒适、温湿度控制较好、车辆运行控制稳定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对环境建筑、设备部件、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换热需求,一般都选用两介质换热器实现A、B两个介质通道的高效稳定热交换,但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多热源、多用户端的能源互补回收利用,成为业界研究的方向;一方面,中国专利CN109291763A公开了“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制冷或制热,一定程度上满足电动汽车各部件、各舱室不同的热管理需求;但这种以两介质换热器为核心部件的热管理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冷媒循环控制难度极大、多热源的综合回收利用不足、部件多、换热能效低,难以满足电动汽车设计要求、特别是冬夏季节空调散热的实际运行要求;另一方面,中国专利CN105180490B,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自然冷却机房空调系统”,简化了空调系统的结构,但由于技术方案中的三介质换热器结构,不能实现三种介质两两之间的直接无阻碍高效换热,系统虽然简单,但热能回收利用能力较低;本发明人在先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21519297.2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可以完美实现三种介质两两之间的直接无阻碍高效换热,如何利用这种三介质换热器,设计出满足热管理需求的高效方案,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热管理系统设备结构复杂、换热能效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另一方面,解决现有技术热管理系统不稳定、运行控制难、热能互补回收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再一方面,解决现有车辆空调部件多、管路复杂、能效低、成本高,严重影响车辆运行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热管理装置的车辆。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是一种三介质换热器,其内部具有互不连通的三条介质通道1A、1B、1C,且三条介质通道中的1A-1B、1A-1C、1B-1C通道之间无阻隔直接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内部包括互不连通的两条介质通道2A、2B,介质通道2A、2B之间无阻隔直接换热;所述第三换热器内部包括3A 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1A的入口、出口与介质通道2A的出口、入口对应连接,构成所述热管理装置内部的第一介质1N第一循环回路;所述介质通道1C的入口、出口与介质通道3A的出口、入口对应连接,构成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介质2N内循环回路。
优选的: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换热器是一种包括介质通道2C的三介质换热器,其内部具有的三条介质通道2A、2B、2C互不连通,且该三条介质通道中的2A-2B、2A-2C、2B-2C通道之间无阻隔直接换热;所述介质通道2C的入口、出口与介质通道3A的出口、入口对应连接,构成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介质2N外循环回路;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介质2N内循环回路上的第一阀门、第二介质2N外循环回路上的第二阀门,这两个阀门用于第二介质2N内循环回路、第二介质2N外循环回路的切换调节控制。
优选的: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1N第一循环回路上的节流组件、压缩机;所述介质通道1A 、节流组件、介质通道2A 、压缩机、介质通道1A顺序连接,形成气液相变介质循环的闭式循环结构;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吸排气换向阀组(此部件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熟知,图中未标示。),压缩机的吸气口、排气口连接吸排气换向阀组两个接口,吸排气换向阀组另两个接口分别与介质通道1A 、介质通道2A连接,用于制冷、制热循环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社红,未经李社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6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通道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下一篇:注塑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