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在高速双体船上的双层防溅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6572.8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宁;尹含;葛媛;钟娅;邓雨思;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00 | 分类号: | B63B1/00;B63B3/4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唐楠;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高速 双体船 双层 防溅条 结构 | ||
1.一种设置在高速双体船上的双层防溅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高速双体船的两个船体的两侧的防溅条Ⅰ,所述防溅条Ⅰ从所述高速双体船体的船艏最前端的折角线处向后下方延伸,且所述防溅条Ⅰ的长度为所述高速双体船体长度的12%~17%,所述防溅条Ⅰ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基线的夹角为4°~6°,且所述防溅条Ⅰ的下表面平行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基线;
所述高速双体船的两个船体的外侧均设有防溅条Ⅱ,且所述防溅条Ⅱ设置在所述防溅条Ⅰ的上方,且所述防溅条Ⅱ平行于所述防溅条Ⅰ,所述防溅条Ⅱ从所述高速双体船体的船艏最前端向后设置,且所述防溅条Ⅱ的长度为所述高速双体船体长度的8%~12%,所述防溅条Ⅱ的下表面垂直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船体外壳;
所述防溅条Ⅰ的下方设有与所述防溅条Ⅰ的长度相匹配的肘板,所述肘板的下边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外壳固定连接,且所述肘板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外壳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肘板的上边与所述防溅条Ⅰ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在高速双体船上的双层防溅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板与所述高速双船体的外壳采用角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肘板与所述防溅条Ⅰ的下表面中部也采用角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设置在高速双体船上的双层防溅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条Ⅰ由上板Ⅰ和下板Ⅰ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下板Ⅰ的一侧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外壳固定连接,且所述下板Ⅰ平行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基线,所述上板Ⅰ的一侧与所述高速船体船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上板Ⅰ的另一侧与所述下板Ⅰ的另一侧相交并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板Ⅰ与所述下板Ⅰ固定连接处的内表面具有圆角,所述上板Ⅰ与所述下板Ⅰ固定连接的外表面为尖角;
所述防溅条Ⅱ由上板Ⅱ和下板Ⅱ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下板Ⅱ的一侧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外壳固定连接,且所述下板Ⅱ垂直于所述高速双船体的外壳,所述上板Ⅱ的一侧与所述高速船体船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上板Ⅱ的另一侧与所述下板Ⅱ的另一侧相交并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板Ⅱ与所述下板Ⅱ固定连接处的内表面具有圆角,所述上板Ⅱ与所述下板Ⅱ固定连接的外表面为尖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置在高速双体船上的双层防溅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Ⅰ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外壳固定处和所述下板Ⅰ与所述高速双船体的外壳固定处之间的距离为150mm~200mm;所述上板Ⅱ与所述高速双体船的外壳固定处和所述下板Ⅱ与所述高速双船体的外壳固定处之间的距离为70mm~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在高速双体船上的双层防溅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条Ⅰ与所述防溅条Ⅱ之间的高度差为800mm~1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65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盘安装结构
- 下一篇:水下激光隧道超音速高速发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