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7124.X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4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G01D21/02;G01R1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单蕴倩;梁永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办事***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家居 物理量 神经网络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实际输出 多传感器 决策状态 神经网络技术 传感器测量 最大化利用 海量数据 构建 测量 输出 融合 转化 |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A:使用多种传感器测量智能家居的工作物理量;步骤B:将测量到的智能家居的工作物理量转化成所对应的实际输出物理量;步骤C: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将步骤B中得到的实际输出物理量作为输入,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后,得到与实际输出物理量所对应的智能家居决策状态,并将此作为输出,根据智能家居决策状态控制智能家居。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从而最大化利用海量数据,提升处理多传感器数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居环境中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也势必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多。这些数据中包含着各种与用户密切相关的信息,如果能够高效利用,必将极大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而传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这种场景下难免出现技术脱节。
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常见有两大类,即随机和人工智能两类。现今使用最多的是还随机类算法,比如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法、多贝叶斯估计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较大的缺点,比如卡尔曼滤波法在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的时候,计算量巨大,实时性难以满足,而且故障传感器的数据会污染处理结果。贝叶斯估计法在系统规则改变时需要重新计算所有概率,运算量巨大。最重要的是这些算法都有一定的应用场景限制,要求获得比较精确的对象数学模型,对于复杂的难于建立模型的场合无法适用,在家居环境中处理如此多传感器数据时,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从而最大化利用海量数据,提升处理多传感器数据的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居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使用多种传感器测量智能家居的工作物理量;
步骤B:将测量到的智能家居的工作物理量转化成所对应的实际输出物理量;
步骤C: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将步骤B中得到的实际输出物理量作为输入,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后,得到与实际输出物理量所对应的智能家居决策状态,并将此作为输出,根据智能家居决策状态控制智能家居。
优选的,包括建立数据集,并将所述实际输出物理量作为所述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的数据。
优选的,训练神经网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计算神经网络中多层感知器的每一层的状态和激活值,直到最后一层;
步骤二:计算神经网络中多层感知器的每一层的误差;
步骤三:更新权重参数。
优选的,所述多层感知器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优选的,在步骤二中,计算每一层的误差项,包括使用公式一计算所述输出层的误差项;
公式一:
δi=yi(1-yi)(ti-yi)
其中:δi表示节点i的误差项,yi表示节点i的输出值,ti表示样本对应于节点i的目标值。
优选的,在步骤二中,计算每一层的误差项,包括使用公式二计算所述隐藏层的误差项;
公式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未经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71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