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紫外柔软型棉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0453.X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钱建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M13/207 | 分类号: | D06M13/207;D06M11/70;D06M11/46;D06M11/44;D06M13/513;D06M13/432;D06M13/402;D06M15/643;D06M13/11;D06M15/15;D06M15/53;D06M13/256;D06M1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料 棉麻 硅烷偶联剂修饰 柔软型 制备 吸湿性 纳米二氧化钛 柠檬酸 次亚磷酸纳 抗紫外性能 柠檬酸处理 悬垂 二氧化锆 纺织领域 功能助剂 碱液处理 面料表面 面料制备 纳米材料 柔软性 氧化锌 柔软 芯吸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紫外柔软型棉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经碱液处理的面料首先用10wt%的次亚磷酸纳和20wt%的柠檬酸进行处理,硅烷偶联剂修饰纳米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和氧化锌,然后将硅烷偶联剂修饰的纳米材料交联在柠檬酸处理的面料表面,最后再用多种功能助剂对面料进行处理,从而制得抗紫外柔软棉麻面料。通过测试结果得出,本发明制得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并且抗紫外周期保持时间长;同时经处理后棉麻面料的悬垂系数高达45.8%,芯吸高度高达15.2cm/10min,因此,处理后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吸湿性。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面料制备方法在纺织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紫外柔软型棉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麻面料一般采用55%麻与45%棉或麻、棉各50%比例进行混纺,外观上保持了麻织物独特的粗犷挺括风格,又具有棉织物柔软的特性,改善了麻织物不够细洁、易起毛的缺点。棉麻交织布多为棉作经、麻作纬的交织物,质地坚牢爽滑,手感软于纯麻布。麻棉混纺交织织物多为轻薄型,适合夏季服装。棉麻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汗性好、抗静电、不挫起、不卷边、自然环保等优点,因此棉麻面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面料,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棉麻面料抗紫外性能较差,并且由于麻纤维的存在,相较于纯棉面料柔软度较差,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棉麻面料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进一步改进棉麻面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紫外柔软型棉麻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紫外柔软型棉麻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1:30-70的浴比将棉麻面料浸渍在4-10g/L的NaOH溶液中浸泡15-30min,然后将面料取出拧掉面料表面的大量水分,再将其用大量的清水洗涤去除面料表面残留的NaOH溶液;
(2)将10wt%的次亚磷酸纳和20wt%的柠檬酸以1:5-10的体积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步骤(1)处理后的面料以1:40-80的浴比浸渍在由次亚磷酸纳和柠檬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在30-40℃的温度下进行二浸二轧,经过浸轧后,将面料放置在烘箱中焙烘,然后将面料用水溶液进行清洗2-3次,将清洗后的面料再进行甩干;
(3)将纳米二氧化钛8-15份、二氧化锆5-10份、氧化锌4-8份加入到pH7.4 0.01M的PBS缓冲液中,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12-20份硅烷偶联剂,然后将温度缓慢升至50-65℃,并保持此温度反应3-6h,反应完成后,将温度缓慢降至室温,通过离心去除上清液收集下层沉淀颗粒,并用去离子水将沉淀颗粒清洗2-3次备用;
(4)将步骤(2)处理的面料以1:30-50的浴比浸渍在含有10wt%碳二亚胺的水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混合1-2h后,然后加入步骤(3)处理的沉淀颗粒于50-60℃的温度下继续搅拌混合4-6h;反应完成后,再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5-12份、氨基硅油2-5份、蔗糖缩水甘油醚4-7份、大豆蛋白6-10份、双烷基聚乙二醇酯3-8份、脂肪酸羟乙基酯磺酸钠4-9份,将温度升高至70-80℃,继续反应1-2h;最后将面料取出,甩干表面水分,然后用水溶液清洗2-3次,即制得抗紫外柔软型棉麻面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10wt%次亚磷酸纳和20wt%柠檬酸的体积比为1:8。
优选的,所述步骤(2)在二浸二轧过程中的轧余率为85%以上。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纳米二氧化钛12份、二氧化锆8份、氧化锌6份、硅烷偶联剂16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使用的硅烷偶联剂为末端含有氨基基团的硅烷偶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0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