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大采高首采面开采及围岩应力稳定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0872.3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6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孟秀峰;杨博;孟敬亭;周云飞;王耀红;樊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能源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大采高首采面 开采 围岩 应力 稳定性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煤矿大采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煤矿大采高首采面围岩应力分析及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确定直接顶厚度和基本顶厚度;S200~计算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以及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S300~计算煤层的裂隙带高度;S400~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分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及塑性区分布规律,得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在不同推进步距时的断裂、离层、垮落特征以及支承压力和塑性区的分布、演化特征;S500~通过UDEC软件模拟工作面在不同推进距离时顶板的运动情况,从而选择推进距离进行煤层开采;S600~煤层开采后,确定导水裂隙带的上界高度,为顶板的支护方式提供依据;S700~进行工作面底板比压测试,确定底板类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大采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煤矿大采高首采面围岩应力分析及稳定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居世界前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我国厚煤层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中国探明的煤炭储量中,厚煤层储量及产量约占我国煤炭储量及产量的40%~46%,厚煤层的开采利用也越来越广。因此,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厚煤层开采的方法主要有: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及一次采全高大采高开采技术。我国早期的厚煤层开采主要以分层开采为主,使得我国长壁分层开采的综合技术在世界处于先进水平。但分层开采相较于其它两种方式而言,其工作面单产低,单产提高困难;开采投入高,劳动强度大,煤巷掘进工程量大;区段分层周期长,采出率降低等缺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放顶煤开采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综放开采技术同时也存在煤尘与瓦斯易积聚,自燃发火危险大;煤炭资源损耗较多,煤炭的回收率普遍较低等缺点,近年以来大采高开采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早期由于支架、采煤机等技术与制造业的制约等相关因素,使得该方法的推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相关经济技术问题的解决,大采高、一次采全高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采高综采技术与分层开采技术相比,大采高综采技术开采工艺简单,开采效率高,并且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与综放开采技术相比,大采高综采技术具有煤炭损失少,资源的回收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神东、晋城等矿区开采6 m左右的厚煤层取得了成功,其效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采高综采技术已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
大采高是相对于普通采高而言的,一般认为大采高割煤高度应大于3.5m(即厚煤层定义的下限),大采高综采可定义为割煤高度大于3.5m的综合机械化开采。大采高综采的基本特征如下:与分层综采相比,具有生产能力大、单产高、巷道布置简单、工序简单、巷道掘进量和维护量小、回采工效和采出率高、吨煤成本低的优点;与综放开采相比,具有采出率高、含矸率低、煤尘小等优点;工作面开采高度大,覆岩破坏范围大,基本顶可回转、运动的空间大,上覆稳定的砌体梁结构距采场较远;工作面支护强度高、动载系数小、支架工作阻力与初撑力多呈线性关系,支架围岩受力以静载为主;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片帮、冒顶联动性大,支架稳定性差,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控制难度较大。
因此,国内外都在积极地研究大采高综采采场围岩运动规律,分析采煤工作面围岩内应力分布,加强防片帮冒顶控制,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煤矿大采高首采面围岩应力分析及稳定性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大采高首采面开采及围岩应力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确定直接顶厚度和基本顶厚度;
S200~计算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以及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S300~计算煤层的裂隙带高度;
S400~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分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及塑性区分布规律,得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在不同推进步距时的断裂、离层、垮落特征以及支承压力和塑性区的分布、演化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能源学院,未经山西能源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0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签配置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无线层析成像技术的异常粮情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