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酚醛基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1057.9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4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牛圣杰;冯祥艳;孙俊;李潇潇;刘岗;丁建军;汪凤宇;郑康;张献;王化;田兴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酚醛 基碳气 凝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酚醛基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线性酚醛树脂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醇凝胶,而后依次通过常压干燥、碳化及活化过程获得高比表面、分级孔结构酚醛基碳气凝胶,其工艺简单易行,所得酚醛基碳气凝胶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相对高密度高比表面且具有微孔/介孔的分级复合孔结构和较高的电导率,在吸附以及电极材料领域中有着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酚醛基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许多优异性能的纳米多孔轻质材料。其中,酚醛基碳气凝胶是以碳微球为基本单元的珍珠链状多孔纳米材料,有着轻质、多孔、非晶、高比表面等特点。碳气凝胶是目前已知的最轻的固体且唯一可以导电的气凝胶,其在高温绝热、催化剂载体、吸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常,酚醛基碳气凝胶的制备选用间苯二酚和甲醛进行聚合,而后通过超临界干燥、碳化等流程制得。但由于间苯二酚较贵且超临界干燥设备条件复杂、生产成本高、危险性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酚醛基碳气凝胶的工业化进程。所以便宜的前驱体以及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的常压干燥工艺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常压干燥过程中,由于气固界面不断的取代液固界面,气凝胶骨架内部的溶剂由于表面张力会引起很大的毛细管力,易导致气凝胶结构的坍塌。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可通过增强气凝胶的骨架结构、减小气液界面张力及增大气凝胶内部孔径等方法改善。
纯碳气凝胶因孔径分布窄以及高密度与高比表面不兼容等问题极大地限制着碳气凝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碳气凝胶电极材料的体积比电容是近年来超级电容器领域十分热门的课题内容。研究表明,采用苯酚和甲醛作为前驱体可以代替原有的间苯二酚甲醛体系,但仍无法解决孔径分布窄,相对高密度与高比表面不兼容等问题。而碱处理碳气凝胶则避免了这一问题,且不会发生其他副反应并保持着原有的性能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酚醛基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酚醛基碳气凝胶材料,由以下原料制得:苯酚、甲醛、溶剂、交联剂、酸、碱。
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己烷、正戊醇、异戊醇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酸为盐酸、醋酸、草酸、硫酸、硝酸、柠檬酸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水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六亚甲基四胺、二亚乙基三胺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酚醛基碳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苯酚与甲醛以及溶剂在容器中进行混合,并在70-100℃下以酸作为催化剂聚合2-5小时后加入溶剂搅拌均匀,冷却静置分层,滤去溶剂层得到线性酚醛树脂;
(2)将线性酚醛树脂和交联剂按一定质量比溶解在溶剂中,用碱调节pH值后,转移到容器中密封,将容器在60-90℃下水浴中进行8-16小时的凝胶化反应,再进行24-72小时的老化后,制得醇凝胶,将醇凝胶在空气中干燥12-36小时,并在60-90℃下在烘箱中干燥12-36小时即可制得有机气凝胶;
(3)将获得的有机气凝胶转移至石英管式炉中,在600-1000℃的惰性气氛中进行1-5小时碳化后,即获得碳气凝胶;
(4)将制得的碳气凝胶与碱以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转移至石英管式炉中,在600-1000℃的惰性气氛中进行碳化1-5小时,降至室温并用酸反复洗涤去除无机盐,再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后转移至烘箱中在60-100℃下干燥2-10小时获得最终的活化碳气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10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