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损检测锂离子电池正极可逆锂损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1221.6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9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邵素霞;吴浩;王蓉蓉;吴欢欢;冷飞喜;吴定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96;G01R31/37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苗娟;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损 检测 锂离子电池 正极 可逆 损失 方法 | ||
1.一种无损检测锂离子电池正极可逆锂损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软包叠片电池,在正负极之间加入参比,组装成软包三电极电池;
b、将步骤a中制作的三电极电池在25±2℃下化成,分容;
c、将步骤b中的三电极电池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充放电循环,监控三电极电池电压变化,绘制负对参初始以及循环后V~Q曲线,根据负对参初始以及循环后V~Q曲线计算正极可逆锂损失量;
在步骤a中,所制作电池负极材料为石墨,所述参比的直径为25μm,参比与正负极之间均用隔膜隔开;
所述步骤c中对负对参初始以及循环后V~Q曲线计算正极可逆锂损失量,具体包括:
循环前随着充放电的进行,石墨对参电压对应三个完整的脱嵌锂平台,循环前电池正极可逆锂损失视为零,石墨对参最后一个平台结束的容量记为Q0;当电池在某一温度、某一倍率循环过程中,副反应增加,正极可逆锂逐渐损失,当循环某一周数时,石墨对参的最后一个平台部分消失,最后一个平台末尾对应的容量记为Q1,则该循环条件下正极可逆锂计算公式为100*(Q0-Q1)/Q0;
所述步骤c充放电循环是指以设定的倍率恒流充电至截至电压,再转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停止,静置1h以上;再以同样倍率的电流将电池放电至规定下限电压停止,静置1h以上,循环次数>1000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检测锂离子电池正极可逆锂损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设定的温度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损检测锂离子电池正极可逆锂损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c中,所述温度为-5~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损检测锂离子电池正极可逆锂损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充放电循环,具体为采用倍率≤2C的电流进行充放电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12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