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1589.2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妍妍;韩占涛;吕晓立;张猛;张发旺;李卉;孔祥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B09C1/08;C02F101/16;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孟树勋 |
地址: | 0500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纳米 气泡 地下水 污染 原位 修复 系统 方法 | ||
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修复系统具有设置在污染区域地下水流向上游位置的1~3口注入井、设置在污染区域地下水流向下游位置的抽水井、设置在地下水流向上的2~4口监测井、抽水管以及抽水泵、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催化剂注入装置、连接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的出水口与催化剂注入装置的供气管、安装于供气管上的控制阀、与注入井一一相对应的1~3个注水管。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具有依次顺序连接的压力瓶、臭氧发生器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方法。它对氨氮污染物氧化降解效率高,分解速度快,去除彻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成本低廉,简便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具体是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具体是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其中氨氮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尤其是北方已经呈现出由点到面的扩大趋势。氨氮会使水体产生刺鼻的气味,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酸盐,从而严重影响水体质量。
在相对还原的地下水环境中,氨氮很难发生转化和去除。常规的修复技术比如抽出处理技术,会由于氨氮在含水层介质中的高度吸附性而存在严重拖尾问题,生物修复技术在遇到较高浓度氨氮时会由于硝化菌失活而失去作用,简便易行的气相抽提会由于氨氮的高度水溶性而效率低下;可渗透性反应墙技术则在含水层深度较大的条件下难以实施。
近年来,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因其反应彻底、反应时间短、成本较低而得到广泛发展,双氧水、过硫酸盐、高锰酸钾和臭氧是常用的氧化剂。其中臭氧因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利用反应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来氧化氨氮污染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使氨氮污染物完全转化为氮气,不会引入任何污染物质。但目前臭氧在注入含水层中后一般以毫米级粒径的独立气泡形式运动,气泡扩散阻力大,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较小,修复效率亟待提高。而微纳米气泡粒径小、传质能力强、存在时间长,可以弥补现有原位修复技术的局限性。
发明人检索到以下相关专利文献:CN102583712A公开了一种用微纳米气泡对污染地下水强化原位修复的方法及系统,在地下水被污染物污染区域的上游位置设置注水井,向其中通入含营养盐的微纳米气泡水;含营养盐的微纳米气泡水随地下水流动移至污染区域,分解污染物或为微生物持续补充电子受体/供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同时设置抽水井在污染区域下游抽水,形成地下水流场;通过监测井对去除有机污染物过程中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调节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时间和曝气量。CN104140153A公开了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及应用,在注水井沿着地下水流流动的方向上间隔5~10m设置有抽水井,注水井与抽水井内设置有滤网,注水井与抽水井之间的地面上设置有一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该纳米气泡饱和溶液注入组件分别与注水井和抽水井的管路连接,通过纳米气泡饱和溶液对岩层环境污染进行处理。CN103145232A公开了一种用微纳米气泡对地下水原位修复的方法及系统,在地下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区域的上游位置设置注水井,将微纳米曝气装置置于注水井中,通过太阳能供电装置或蓄电池供电,并通过远程无线通讯装置与地面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空气与水通过微纳米曝气装置产生含有微纳米气泡的水,进入地下水系统中,直接分解有机污染物或为微生物持续补充电子受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同时设置监测井对去除有机污染物过程中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远程调节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时间、进水量和曝气量。CN105731628A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臭氧制备系统、微纳米臭氧气泡水制备系统、强化剂注入系统、废气收集处理系统以及井下注入、监测和抽气系统,臭氧制备系统与微纳米臭氧气泡水制备系统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废气收集处理系统与井下抽气系统通过管路连接;微纳米臭氧气泡水制备系统和强化剂注入系统通过管路连接到井下注入系统中,原位处理受氯代烃污染的地下水。也提供了所述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用于氯代烃污染的地下水修复,大幅度提高修复效率;可移动化使用,控制器均放在集装箱中,可实现自动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1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