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T探测器的无过冲温度控制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1829.9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5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方泽莉;周彬奇;黄振强;朱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先荣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控制算法 温度探头 探测器模块 系统初始化 比例参数 参考电压 积分参数 加热功率 输出限制 维持平衡 采样数 测试点 探测点 稳态 加热 温差 测量 采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CT探测器的无过冲温度控制算法,包括以下步骤:系统初始化:设置目标温度、探测点温差、PID参数、采样数、目标温度AD值、ADC参考电压和PWM输出限制;测量温度:通过NTC热敏电阻采集测试点的温度;判断故障:判断温度探头的工作状态和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若温度探头的工作状态和温度在正常范围内,则采用PID计算加热功率后进行加热:采用不同于常规PID算法公式,通过比例参数Kp来产生负误差;判断是否到达目标温度。新的PID算法设计,即使在达到稳态时,Kp也是在持续作用,与积分参数Ki共同维持平衡,过冲可完全消失。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将探测器模块的温度控制在37℃±1℃,快速且无过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T探测器控制算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CT探测器的无过冲温度控制算法。
背景技术
探测器是CT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探测器的性能优良直接决定CT的图像品质,为获得良好的CT图像,探测器需要工作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因此为探测器提供恒定的温度条件十分重要,各制造商CT探测器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差异,工作的温度也略有差异,但一般都是在37摄氏度左右。由于结构的差异,各制造商控制温度的方案也各有差异,PID温度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控制方法,但传统PID算法很难解决温度的过冲问题,虽然温度过冲可以通过风扇或者空调来快速调节下来,但这也无法掩盖传统算法缺陷的事实。
现有中国专利CN103551218B公开了一种基于PID控制的恒温箱,所述的恒温箱的温控系统采用增量式PID控制,Δu(k)=kp(e(k)-e(k-1))+kie(k)+kd(e(k)-2e(k-1)+e(k-2)),通过计算当前系统误差e和误差变化率ec,利用模糊规则进行模糊推理,查询模糊矩阵表进行参数调整,建立合适的模糊规则表,得到针对kp、ki、kd3个参数分别整定的模糊控制表,该发明基于PID控制的恒温箱,采用复合控制方式极大的弥补了单纯采用PID算法的不足。现有中国专利CN105807607B公开了一种遗传算法优化预测模糊PID焦化炉温度控制方法。本发明首先基于焦化炉温度对象的实时数据建立焦化炉温度对象的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模糊控制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引入预测控制达到提前调整的目的。针对传统的获取控制规则方法的不足,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其模糊控制规则。文献“基于虚拟仪器的智能PID算法对化学反应过程温度的控制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4,31(5):62-64”公开了通过引入α使得系统的增益为动态增益,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同时,Δe的引入并配合系统的微分作用可明显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2)βΔT设t+i可预测系统未来温升状态,改善了系统的鲁棒性,所述系统中β=2。(3)γTt对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恒温特性有改善作用,可进一步减小系统的振荡。(4)初始温差大于2℃时,非等差温度级数的引入,可显著改善系统的温度过冲现象。
本发明采用基于测量的PID算法,引入负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度过冲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PID算法无法完全消除CT探测器过冲温度控制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CT探测器的无过冲温度控制算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CT探测器的无过冲温度控制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系统初始化:设置目标温度、探测点温差、PID参数、采样数、ADC参考电压和PWM输出限制,所述目标温度为37℃,所述探测点温差和PID参数经测试获得,所述采样数用于计算平均温度;
(2)测量温度:通过NTC热敏电阻采集测试点的温度,NTC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转换关系可通过Steinhart-Hart经验公式获得:
式中所计算的T为华氏温度,摄氏温度TC=T-273.15;a、b、c为常数,通过Steinhart-Hart经验公式以及实测的三点温度数据和三点温度下对应的电阻值数据计算获得,a、b、c三个参数确定后,之后其他的温度与电子值关系就确定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1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