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和隐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3338.8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3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叶坚;顾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C09D11/03;C09D11/16;C09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表面 增强 纳米 颗粒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和隐写方法,涉及材料领域及信息安全领域。本发明的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是在普通材料中添加了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混合材料。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由金属纳米基底和特征拉曼分子构成,金属纳米基底是金。本发明的隐写方法,使用一种或多种隐写材料和普通材料分别记载信息,进行加密。利用拉曼光谱仪扫描或成像读取所述隐写材料和所述普通材料的拉曼光谱信息,用算法提取并优化不同组分的系数来获得最优拟合光谱,完成背景噪声排除和不同所述隐写材料的组合挑选,得到隐藏信息,完成解密。本发明具有安全、成本低、信号强、光稳定及环境稳定性能好、能够进行信息组合多重化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和隐写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泄露不仅会损害个人、企业的隐私,甚至可能会严重威胁国家机密与安全。因此,对重要信息的保护成为了十分迫切的需要。隐写术是一种常用的信息保护技术,指将想要传递的信息隐藏在其它的信息中,不让预期接收者之外的任何人知晓信息的传递和内容。与另一种传统信息保护技术—密码术相比,隐写术的优点是传递的信息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怀疑。隐写墨水是隐写技术中常用的一种隐写材料。用该墨水书写的信息肉眼不可见,只有通过某种显影方式才能呈现出来。根据显影方式可以将隐写墨水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热显影墨水、化学显影墨水、光显影墨水等。与前两个相比,光显影方式具有安全、对信息无损、可实现复杂的信息组合的优势。光显影墨水主要为荧光墨水,在某波长激光照射下发出荧光,呈现出隐藏的信息。然而荧光墨水有其缺点。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墨水易光漂白,光稳定性能差,且荧光串色现象限制了信息组合的多重化;而新发展起来的量子点或稀土墨水虽然光稳定性能较好,谱峰较窄,但对人体、环境可能存在毒性,且成本较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和隐写方法,不仅安全、成本低、信号强、光稳定及环境稳定性能好,而且具有信息组合多重化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寻求一种安全、成本低、信号强、光稳定及环境稳定性能好、具有信息组合多重化能力的隐写材料及隐写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该隐写材料中添加了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由金属纳米基底和特征拉曼分子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基底中的金属是金。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基底的结构包括纳米核壳颗粒结构、纳米花、纳米三角片、纳米球、纳米棒、纳米星、纳米树枝晶和纳米颗粒二聚体。
进一步地,所述特征拉曼分子包括对二巯基苯(1,4-BDT)、4-硝基苯硫醇(4-NBT)、邻硝基苯硫酚(2-NBT)、2-巯基-5-硝基苯并咪唑(2-M-5-NBI)、2-巯基-6-硝基苯并噻唑(2-M-6-NBT)、联苯-4,4'-二硫醇(4,4'-BPDT)、4-甲苯硫酚(4-MBT)、邻氯苯硫酚(2-CBT)、4-氯苯硫酚(4-CBT)和2-萘硫醇(2-NT)。
可选地,隐写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隐写墨水、隐写油墨、隐写墨粉、隐写颜料或隐写涂料。比如隐写钢笔墨水、隐写毛笔墨水、隐写印刷墨水、隐写印刷颜料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的隐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甲方使用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纳米颗粒的隐写材料和普通材料分别记录信息,进行加密;
步骤2、所述甲方将加密方式和组合方式传递给乙方;
步骤3、所述甲方将所述记录信息传递给所述乙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