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造纸白水中游离淀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3400.3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槐;张福山;李志军;胡维维;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辰星生物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11/00 | 分类号: | D21C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曾银凤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造纸 白水 游离 淀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造纸白水中游离淀粉的方法,包括步骤(a):使阴离子淀粉络合剂与造纸白水中的游离淀粉进行反应以使所述游离淀粉发生改性;所述阴离子淀粉络合剂的化学结构由以下部分构成:i)一个或多个疏水基团,其中至少一个疏水基团能与淀粉反应生成包合络合物,和ii)一个或多个亲水基团,其中至少一个亲水基团为阴离子型亲水基团;所述疏水基团与所述亲水基团分别处于同一分子结构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造纸白水中的游离淀粉含量,从而降低造纸废水的COD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浆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收造纸白水中游离淀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制浆造纸工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从备料到成纸、化学品回收、纸张的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水,用于输送、洗涤、分散物料及冷却设备等。虽然生产过程中也有回收、处理、再用,但仍有大量的废水排入水体,造成了水环境严重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造纸工业废水是重要的污染源,如日本、美国分别将造纸工业废水列为六大公害和五大公害之一。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均居我国各类工业排放量的首位,对水环境的污染不但是我国造纸工业污染防治的首要问题,也是全国工业废水进行达标处理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8.6%,排放废水中COD约占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的44.0%,其中经处理达标排放量占造纸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49%。造纸废水COD浓度高,BOD含量大,其处理方法较一般工业废水有所不同,目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其中生物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已成为造纸废水二级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保护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的重视,废纸回收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中国造纸协会2017年5月出版的“2016年中国造纸年报”,2016年中国纸和纸板总产量为10855万吨,其中包装纸、白板纸、箱板纸和瓦楞纸等四大类工业用纸为6655万吨,占总产量的61%,而且目前这四大类纸产品的生产的原料组成中,回收废纸占80%以上。由于中国这种多次重复利用的废纸品原料所生产的纸张强度低,质量差。为了满足用户对纸张强度和其他性能的需求,一般造纸企业采用淀粉表面施胶,以提高纸和纸板的各种性能指标,包括纸张强度如耐破度、环压强度、抗张强度、耐折度等,透气度、平滑度、印刷性、抗水性、以及耐脂/耐油性能等。淀粉表面施胶中的淀粉用量在30-80公斤/吨纸。
当这些纸产品再次回收使用时,经过碎纸、净化、筛选、浓缩、贮浆、打浆、上网等工艺流程,产生大量的废水。经分析,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溶解淀粉、半纤维素、木素及其衍生物、细小纤维、无机填料、油墨、染料等污染物。其中,淀粉、木质素及其衍生生物、和半纤维素是形成COD及BOD的主要成分。特别是表胶淀粉,在制浆过程中大部分被溶解或分散在水中,导致废水的高COD浓度。根据国内典型的OCC纸厂生产数据估计,废水COD的30-70%来自于淀粉。这些溶解或胶体淀粉,被来自系统中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降解,致使淀粉链变短,甚至成为单糖,很难被纸机湿部添加的固着剂固定在纤维上,从而导致白水中的COD污染浓度增加。目前,中国很多使用OCC生产的企业的造纸排水COD超过10000ppm,i.e.,1%的浓度。此外,被降解的淀粉在白水封闭循环过程中还会增加白水微生物活性,产生更多的VFA,造成纸厂气味污染。
因此,一种有效的淀粉保留和回收的技术对造纸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美国专利US9091024介绍了一种使用次氯酸钠和氯胺来控制淀粉酶的方法。美国专利US8758562介绍了使用弱氧化型杀菌剂溴胺和有机杀菌剂控制微生物的方法,并添加两种不同分子量和电荷密度的固着剂将淀粉固定在纤维上。WO 2012/025228Al凯米拉介绍了一种使用弱氧化型杀菌剂溴胺和锌离子协同控制微生物和淀粉酶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辰星生物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瑞辰星生物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动冲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