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3652.6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1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10L25/18;G10L25/21;G10L15/2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攻击 检测 方法 装置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语音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该方法对采集的待识别语音信号采用预设语音检测算法,获取待识别语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存储的终端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与网络设备处于断开状态,则确定待识别语音信号为攻击性语音信号,将当前处于唤醒状态的设备标识与存储的待保护的设备标识进行匹配;若存在匹配成功的设备标识,则将匹配成功的设备标识对应的家庭设备的当前网络带宽降低预设带宽值,得到降低后的网络带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维持降低后的网络带宽。该方法提高了家庭设备的操作安全,且通过降低当前网络带宽的方式对家庭设备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了家庭设备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家庭设备中,如家电、智能音箱等,人通过语音与家庭设备进行交互,以控制家庭设备的行为,如家电的电源开关、参数调节等。
对于家庭设备的语音识别过程包含设备唤醒与命令识别。设备唤醒,一般为本地对语音信号中语音信号的唤醒词进行识别,命令识别,存在本地对语音信号中语音信号的命令词进行识别和云服务器对语音信号中语音信号的命令词进行识别两种方式。其中,在线命令识别是将语音信号发送到云服务器进行识别,云服务器将识别结果再发送到本地的过程。
随着WIFI芯片的普及与成本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设备都采用本地设备唤醒与在线命令识别的方式。
然而,发明人发现只要家庭设备采集到包括唤醒词和命令词的语音信号,家庭设备都会实施命令词对应的行为,并不能检测出采集的语音信号是否是特定用户发出的语音信号,导致家庭设备易受到攻击,产生不可预料的危险事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识别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检测出采集的语音信号是否是特定用户发出的语音信号,导致家庭设备易受到攻击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语音识别攻击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网络设备对采集的待识别语音信号采用预设语音检测算法,获取所述待识别语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待识别语音信号为当前处于唤醒状态的家庭设备接收的语音信号;
若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存储的终端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处于断开状态,则确定所述待识别语音信号为攻击性语音信号;
将所述当前处于唤醒状态的家庭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存储的待保护的家庭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匹配;
若存在匹配成功的设备标识,则将匹配成功的设备标识对应的当前处于唤醒状态的家庭设备的当前网络带宽降低预设带宽值,得到降低后的网络带宽,所述降低后的网络带宽为不允许传输所述攻击性语音信号的网络带宽;
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维持所述降低后的网络带宽。
可见,该方法通过检测待识别语音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用户终端与网络设备的网络状态,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待识别语音信号是否为攻击性语音信号,以避免家庭设备受攻击的问题,提高了家庭设备的操作安全,并且在确定待识别语音信号为攻击性语音信号后,通过降低当前网络带宽的方式对家庭设备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了家庭设备的使用安全。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对采集的待识别语音信号采用预设语音检测算法,获取所述待识别语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包括:
将所述待识别语音信号采用预设频谱分析算法,获取所述待识别语音信号的至少一个语音频段;
对至少一个语音频段中的每个语音频段设置相应的预设强度阈值;
对所述至少一个语音频段采用预设语音检测算法,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语音频段的信号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