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3860.6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罗鹏;朱长城;余海洪;申凌云;吴俊;邹海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管高峰 |
地址: | 620500 四川省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景观湖 环绕 湖区 底围 生态景观 分割 梯田 施工 养护 水生植物 等高线 沉水植物 景观植物 施工进度 整体建设 分隔墙 阶梯式 区块 围坝 围堰 分段 紧凑 土建 注水 升高 栽种 水位 进度 死亡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景观湖的湖底从湖心到湖边呈整体的逐渐升高趋势,并在湖底从湖心到湖边间隔的若干阶等高线处设置有相应的底围堰,所述每圈底围坝环绕景观湖一周,所有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每个环绕湖区的湖底均栽种有沉水景观植物。景观湖设置了阶梯式的底围坝,将湖底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并结合径向的分隔墙,又将每个环绕湖区分割为若干围坝区块。这样在进行景观湖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可以进行分段土建,分次种植,分次注水,使得施工的进度更加紧凑,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而且可以对沉水植物在较浅的初期养护水位下进行前期养护和更换,避免了水生植物大范围死亡,后续补种工作繁重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态工程、环保工程及园林景观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水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沉水植物种植技术都采用自下而上,采用逐步蓄水由水位最低处一层层往上种植沉水植物的方式,如整体水域满种沉水植物需要整体水域全域蓄满水,该方式需水量大,特别是面对大型水体时要求短期内大量补水,以确保栽植的沉水植物存活率,但实际操作中基于补水条件的千差万别很难有充足的水源迅速补给所需水量,而且传统的种植方式中,工人的种植活动会不断的搅起水中底泥,并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由于水中污染物具有扩散性,其种植方式对面积大的水域会造成长时间的水体浑浊,水体得不到静止并沉淀,影响整个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强阳性沉水植物伤害严重,甚至大量死亡,使得整个工程花费人力物力反而还事倍功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并提高沉水景观植物的成活率。
本发明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景观湖的湖底从湖心到湖边呈整体的逐渐升高趋势,并在湖底从湖心到湖边间隔的若干阶等高线处设置有相应的底围坝,所述每圈底围坝环绕景观湖一周,所有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每个环绕湖区的湖底均栽种有沉水景观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所述每圈底围坝设置有若干径向的分隔墙,分隔墙将环绕湖区又分割为若干独立的围坝区块。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所述每圈底围坝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能将本底围坝拦截湖区的尾水排泄彻底的泄水口,所述泄水口均设置有可自由开启和闭合的可调式闸门。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两相邻的低处底围坝的顶面高度低于高处底围坝的顶部高度,且高于高处底围坝的底部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景观湖的低区环绕湖区栽种喜光程度较低的沉水景观植物,高区环绕湖区栽种喜光程度较高的沉水景观植物。
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挖掘或者结合自然地形以形成坡底式的景观湖雏形;
S2:环绕景观湖的湖底选定若干间隔的湖底等高线夯实成环绕景观湖的底围坝基础;
S3:在夯实的底围坝基础上砌筑或者浇筑成型底围坝,若干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成若干环绕湖区;
S4:在每个环绕湖区均种植上沉水景观植物,
S5:往湖内每个环绕湖区注水,首先确保每个环绕湖区内的水面达到刚好与本环绕湖区的低处底围坝顶面齐平的初期养护水位,即停止继续升高本环绕湖区的水位,直到所有环绕湖区的水位都达到初期养护水位,立即停止向湖内注水。
S6:当所有环绕湖区内的沉水景观植物达到养护的成活率标准后,向湖内再次注水直到整体达到标准常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滞留池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道清淤的前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