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δ-羟基酸醇酯潜香卷烟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3922.3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5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雄;银董红;文建辉;庹苏行;杨华武;刘金云;谭新良;刘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2 | 分类号: | A24B3/12;A24B15/34;C07C69/732;C07C67/03;D21H17/14;D21H19/1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盛武生;魏娟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酸醇酯潜香 卷烟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卷烟加香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δ‑羟基酸醇酯潜香卷烟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创新地将δ‑羟基酸醇酯潜香物应用于卷烟纸加香的技术路线。本发明提供的卷烟纸在燃烧时可通过δ‑羟基酸醇酯潜香物的自身裂解,释放出醇类香料及另外一种δ‑内酯。本发明制得的卷烟纸可以在卷烟燃烧中有效提供醇类香料及另外一种δ‑内酯的复合香气,可以提升卷烟的抽吸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卷烟纸技术及香精香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含δ-羟基酸醇酯的卷烟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卷烟纸是卷烟制造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在卷烟抽吸过程中与烟丝一起燃烧,会产生一种烧纸味、影响卷烟的抽吸品质。在卷烟纸上加香也是卷烟加香的一种方式,可以提升卷烟纸燃烧过程对卷烟抽吸的积极影响。
目前卷烟纸加香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有:1)将香料以涂布液的方式直接添加到卷烟纸;2)对香料进行环糊精分子囊化或包埋制得膏状体,然后以涂布液的方式将其添加到卷烟纸;3)对香料进行环糊精分子囊化或包埋,再经过喷粉干燥制得粉状物,然后以填料的方式将其添加到卷烟纸;4)用无机多孔类材料附载香料,再用非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覆于多孔材料表面形成被膜对香料密封,以填料的方式将其添加到卷烟纸。
醇类香料是卷烟中的重要香原料,但醇类香料应用于卷烟加香时常存在两个问题:易挥发性导致其香气难长久保存,另外抽吸的口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例如,叶醇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中,是青香香韵的代表性香料,具有新鲜的青叶香气,稀释后有特殊的药草香和叶子气味,广泛应用于有天然新鲜风味香精的调配[1]。为增加叶醇的耐加工和耐储存性,主要有以下几项研究:闵洁[2]等以壳寡糖为壁材制备了叶醇微胶囊,考察了叶醇微胶囊的粒径和包埋率。赵铭钦等[3]将叶醇衍生为3-吡啶甲酸叶醇酯,探讨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裂解行为、证实在裂解状态下能产生少量游离的叶醇,考察了其卷烟加香效果。杨锡洪、解万翠等[4]将叶醇衍生制备成叶醇糖苷(即顺-3-己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解万翠等对叶醇糖苷的热降解行为及产物进行了考察,证实使叶醇糖苷释放叶醇的最佳温度是350℃、热裂解的特征产物是叶醇、说明主要的裂解反应是氧糖苷键的断裂[5]。
现有技术中,未见δ-羟基酸醇酯潜香物应用于卷烟纸加香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熊皓平,何国庆,袁长贵,等.叶醇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6):34-37.
[2]闵洁,王楷艳,朱泉,等.叶醇微胶囊成壳过程的研究[J].印染助剂, 2009,26(12):24-26.
[3]赵铭钦,包晓容,姬小明,等.3-吡啶甲酸叶醇酯的合成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3(11):2669-2674.
[4]杨锡洪,解万翠,王维民,等.顺-3-己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纯化与表征[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5):438-441.
[5]解万翠,顾小红,高彦祥,等.TGA/SDTA、DSC和Py—GC—MS分析叶醇糖苷热降解性质[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6):475-479.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δ-羟基酸醇酯潜香卷烟纸 (本发明也称为含有δ-羟基酸醇酯潜香物的卷烟纸,或者简称为卷烟纸),旨在提供一种全新可在抽吸过程中可释放醇香气和δ-内酯香气的卷烟纸。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δ-羟基酸醇酯潜香卷烟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δ-羟基酸醇酯潜香卷烟纸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破碎混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