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片及采用该极片的电极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6323.7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7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苏义松;胡乔舒;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3;H01M2/16;H01M10/0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贾耀斌 |
地址: | 3521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电极 组件 | ||
一种极片及采用该及极片的电极组件,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及第一导接层,所述第一导接层电连接所述集流体相对的两面。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位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隔膜、所述正极极片及所述负极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极片用作所述正极极片或所述负极极片。上述极片及采用该极片的电极组件中,所述第一导接层电连接所述集流体相对的两面,可作为极耳的焊接位置使用,从而降低极片及电极组件的加工难度,提升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及采用该极片的电极组件。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移动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池安全性的关注度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不仅仅在正常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隐患,并且希望即使电池在受到剧烈撞击、穿刺等破坏后,依然不会燃烧或爆炸。众所周知,锂电池中需要使用金属箔材,例如铜箔、铝箔、镍箔等作为集流体,集流体上需要焊接极耳以实现电子的传导。受制于集流体的厚度,焊接极耳时容易造成集流体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极片及采用该极片的电极组件,旨在降低极片及电极组件的加工难度,提升可靠性。
一种电极组件,包括:
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及
隔膜,位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
所述隔膜、所述正极极片及所述负极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为如下所述的任一极片。
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
所述极片还包括第一导接层,所述第一导接层电连接所述集流体相对的两面。
作为优选,所述集流体包括:
绝缘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面;
第一导电层;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面;
所述极片还包括电极活性材料层,位于所述集流体的表面;
所述第一导接层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
进一步的,所述极片还包括极耳;所述集流体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端、中间段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极耳选择性位于所述第一端、中间段或第二端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接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接层位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中间段并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外伸。
对应的,当所述极片沿预定方向卷绕并使所述第一端位于内圈时,所述第一导接层的外伸部翻折后贴附于所述第二端,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
进一步的,所述集流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预设有未被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覆盖的空白区,所述第一导接层导电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空白区的两相对侧面且所述第一导接层的外伸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端的空白区。
作为优选,所述极片还包括第二导接层;所述第二导接层位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导接层导电连接所述集流体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一导接层的外伸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接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接层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外伸;
所述第二导接层的外伸部与所述第一导接层的外伸部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导接层的外伸部贴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6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