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枝嫁接双刃破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6622.0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勇;陈成;徐鹏云;李娜;杨欣;邵建柱;崔晓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2/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嫁接 双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枝嫁接双刃破砧的方法。选取直径在6~18mm的待嫁接果树苗作为砧木,用直刃嫁接刀从顶部端面中心位置沿轴线方向切入,切入的深度以砧木直径的0.8~2倍为宜,形成长削面;在砧木上端面的下侧4~8mm处,用嫁接刀片沿与长削面成25°~40°方向切入至与前一刀切缝重合为止,去除切口处的材料,形成砧木嫁接断口;选取直径略小于前述砧木直径的果树品种枝条剪成单芽枝段,用嫁接刀将萌芽下部两侧削成楔形,形成穗木;保证穗木断口角度略大于砧木断口夹角角度;将穗木的楔形部分插入砧木断口中;用嫁接膜将砧木与穗木的结合部位缠裹严密,穗木萌芽处单层嫁接膜缠裹。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自动化嫁接中穗木难以插入砧木切口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枝嫁接双刃破砧的方法,属于果树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在农作物种植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嫁接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比如T型芽接法、平接、靠接、劈接等。其中劈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嫁接技术之一,为了有高的成活率,该方法一般应用于早春进行嫁接。我国目前在田间嫁接方面仍然以工人手工嫁接的居多。当下在田间嫁接中,以工人手工嫁接为主要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人工成本。
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入自动化嫁接之中,以此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嫁接效率,然而自动化嫁接在田间嫁接应用的非常少。传统的嫁接方式在自动化嫁接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传统劈接法采用砧木“一刀切”的形式,然而在自动化嫁接过程中切口角度过小导致穗木不易插入砧木切口中,以此严重影响自动化嫁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推动自动化嫁接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提供一种硬枝嫁接双刃破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枝嫁接双刃破砧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自动化嫁接中穗木难以插入砧木切口的缺点,更好地适用于田间的自动化嫁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选取直径在6~18mm的待嫁接果树苗作为砧木,砧木竖直放置,在待嫁接位置用刀或剪枝剪将其剪断,保证剪断后端面平整;用直刃嫁接刀从顶部端面中心位置开始沿轴线方向切入砧木,切入的深度以砧木直径的0.8~2倍为宜,得到砧木断口长削面;在砧木上端面的下侧4~8mm处,用嫁接刀片沿与前一刀的砧木断口长削面成25°~40°方向切入砧木至与前一刀切缝重合为止,得到砧木断口短削面;去除切口处的材料,以此形成该砧木的V型嫁接断口;然后选取直径略小于前述砧木直径的果树品种枝条剪成单芽枝段,用嫁接刀将其萌芽下部两侧削成楔形,形成穗木,得到穗木断口短削面和穗木断口长削面;其中保证穗木断口长削面长度比砧木断口长削面长度大0.5~3mm,另外砧木断口短削面长度比穗木断口短削面长度大0.5~2mm,同时保证该穗木断口角度比砧木断口夹角角度大3°~8°;将穗木的楔形部分插入到砧木的V型断口中,插入过程中保证穗木断口长削面贴着V型砧木断口长削面插入,并保证砧木侧边与穗木侧边平齐,或者砧木另一侧边与穗木另一侧边平齐;同时穗木的萌芽在砧木与穗木相平齐侧边的对侧,砧木断口短削面的切口棱边与穗木断口短削面的切口棱边重合,即“留白”;最后用嫁接膜将砧木与穗木的结合部位缠裹严密,保证穗木萌芽处单层嫁接膜缠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方法虽然较简单,但适用于硬枝田间自动化嫁接,能有效地解决自动化嫁接中硬枝的穗木难以插入砧木切口的难题,适合大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硬枝嫁接的实物整体示意图,图2为硬枝嫁接的实物整体示意图,图3为砧木断口示意图,图4为穗木断口示意图。
图中:1.砧木,2.穗木,11.砧木断口长削面,12.砧木侧边,13.砧木断口短削面的切口棱边,14.砧木断口短削面长度,15.砧木断口短削面,16.砧木侧边,17.砧木断口长削面长度,21.穗木侧边,22.穗木断口短削面的切口棱边,23.穗木断口短削面长度,24.穗木断口短削面,25.穗木断口长削面,26.穗木断口长削面长度,27.穗木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6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