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碳化水驱油过程中碳化水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7496.0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洋;芦鑫;陈哲伟;程时清;秦佳正;许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确定 碳化 水驱油 过程 伤害 程度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碳化水驱油过程中碳化水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方法,属于油藏开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复合长岩心系统;获取复合长岩心系统的初始渗透率;使复合长岩心系统饱和地层水、饱和油以及老化以得到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使用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模拟储层;采用碳化水溶液对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进行驱替,并在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的出液含水率达到预设值时停止驱替;获取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被驱替后的渗透率;以及根据初始渗透率与驱替后的渗透率的比较结果确定碳化水溶液对复合长岩心系统的伤害程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为碳化水驱油过程中的碳化水溶液对储层伤害的预测、保护及防治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建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碳化水驱油过程中碳化水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水驱油技术指的是将饱和CO2后的地层水作为驱替介质注入地层中以驱替地层中的原油,该技术同时结合了气驱和水驱的有点,能够同时克服单独使用气驱或水驱而存在的问题。相比于单纯的利用CO2驱油的技术,碳化水驱油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油气的流度比,降低注入气的重力分异现象,减少CO2粘性指进现象,扩大涉及体积,还能延迟CO2突破。此外,相比于水驱油而言,碳化水驱油技术利用了CO2传质机理,在驱替过程中,CO2会从水中扩散至原油中,导致原油体积膨胀,粘度和界面张力降低,从而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并且该技术不仅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油藏的采收率,还能将大量的CO2埋存于油藏中,进而能够减少温室效应。可见碳化水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且高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对于提高非常规油藏采收率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虽然采用碳化水驱油效果显著,但是碳化水对油藏岩石的作用却不能忽视。注入的碳化水会与储层中的原油、地层水以及岩石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储层物性和流体物性,导致产生有机沉淀、无机沉淀以及储层湿润性的翻转。碳化水驱替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和无机固体小颗粒将会以机械补集和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于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喉道中,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导致原油流动过程中的毛细管力增加,原油流动阻力变大,对含油储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影响油藏中原油的采收率。此外,驱油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伤害会影响碳化水驱油后油藏的后续开发调整效果。目前,国内外均无碳化水对储层伤害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申请发明人认为亟需建立一种针对碳化水驱油对储层的伤害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碳化水驱油过程中碳化水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者或多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碳化水驱油过程中碳化水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复合长岩心系统;获取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的初始渗透率;使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饱和地层水、饱和油以及老化以得到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使用所述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模拟储层;采用碳化水溶液对所述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进行驱替,并在所述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的出液含水率达到预设值时停止驱替;获取所述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被驱替后的渗透率;以及根据所述初始渗透率与驱替后的渗透率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碳化水溶液对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的伤害程度。
可选的,所述初始渗透率为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的调和平均渗透率;以及所述驱替后的渗透率为所述含油的复合长岩心系统的调和平均渗透率。
可选的,所述建立复合长岩心系统包括:采用多块岩心,并以调和平均方法为依据将所述多块岩心进行排列以构成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的初始复合渗透率;获取所述多块岩心中的每块岩心被驱替后的渗透率;根据所述每块岩心被驱替后的渗透率,确定所述多块岩心构成的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的驱替后复合渗透率;以及根据所述初始复合渗透率和所述驱替后复合渗透率确定所述碳化水溶液对所述复合长岩心系统的伤害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7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优化的注五三段塞体系
- 下一篇:一种石油开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