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8659.7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鄢凯;王桂珍;范志明;张思明;林英超;韩伯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9/28;H01Q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张博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极化 天线 | ||
1.一种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设置有印刷电路;
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金属贴片,所述第一金属贴片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平行双线的上分支与第一偶极子天线的上半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贴片的第二侧通过第二平行双线的上分支与第二偶极子天线的下半臂连接,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
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金属贴片,所述第二金属贴片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平行双线的下分支与第一偶极子天线的下半臂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贴片的第二侧通过第二平行双线的下分支与第二偶极子天线的上半臂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贴片与所述第一金属贴片的尺寸相同;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馈电通孔,所述馈电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金属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行双线的上分支与所述第二平行双线的上分支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经过所述第一金属贴片的中心;
所述第一平行双线的下分支与所述第二平行双线的下分支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经过所述第二金属贴片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贴片上设置有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包括第一孔、包围所述第一孔的第二金属圆环、包围所述第二金属圆环的第三非金属圆环,所述馈电通孔在所述第二金属贴片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金属圆环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沿X轴方向的长度为77.5毫米,沿Y轴方向的长度为60毫米,沿Z轴方向的厚度为2.54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贴片和所述第二金属贴片为正方形贴片,边长为38.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偶极子天线和所述第二偶极子天线的尺寸相同,总长度均为57毫米,宽度均为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行双线和所述第二平行双线的尺寸相同,长度均为12毫米,宽度均为1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电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贴片沿Y轴方向的中心线上,在X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金属贴片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4.2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电通孔的直径为1.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的介电常数为2.55,损耗角为0.00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86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迹回放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注入系统及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