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Z)-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抑制禾谷类真菌毒素污染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9305.4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雷;马海军;刁亚梅;曹杨;蔡义强;曹庆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7/44 | 分类号: | A01N37/44;A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陈风平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氨基 真菌毒素污染 禾谷类 氰基 结构通式 有效地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其组合物在抑制禾谷类真菌毒素污染中的应用,(Z)‑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该化合物可有效地抑制禾谷类的真菌毒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Z)-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组合物在抑制禾谷类真菌毒素污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禾谷类品种如小麦、大麦、水稻、玉米、黑麦、黑小麦和燕麦的收获材料以及许多其他植物品种的收获材料可能被单端孢菌素毒素和来源于产生单端孢菌素的真菌和其他真菌毒素污染,受侵染程度最严重的为小麦、燕麦。这些毒素的来源是侵染这些植物的某些真菌,例如木霉属(Trichoderma)、葡萄状穗霉属(Stachybotrys)和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尤其是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类镰刀菌病(fusariosis)是重要的禾谷类病害,它们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等麦区均有很大危害。镰刀菌属真菌主要寄生在土壤中,与其他微生物一起降解植物材料。它同样可以存在于活和死材料上。
禾谷类被镰刀菌属真菌侵染导致特征性的穗侵染,其中各穗白化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观察到微红色孢子包膜。在大多数情况下,穗在侵染位置以上干枯并且仅那里形成瘪粒,还有可能的是通常带浆的谷粒再侵染位置以下成熟,这些谷粒通常被真菌毒素污染。因此,镰刀菌属真菌不仅降低产量,但是它们尤其还用真菌毒素还会污染收获的禾谷类。谷粒的污染可能发生在穗上以及不太常见的是发生在收获的材料的储存过程中。
在被污染的植物或植物的部分,例如禾谷类或由其制备的产品被摄取后,即使含有微小剂量真菌毒素,也可能导致人类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单端孢菌素毒素和其他来源于产生单端孢菌素的真菌的真茵毒素对健康的会产生大量急性不利影响,例如受损的免疫系统、IgA肾病(Berger病)、恶心、肾损伤、家养动物中的拒绝进食、呕吐以及家禽饲养中的产蛋减少。此外,在人类和动物中,这些真菌毒素具有雌激素和/或致突变活性(参见“Mykotoxine und ihr Einfluss auf die Immunreaktionen”[真茵毒素及其对免疫响应的影响],H.Bundesinstitut für gesundheitlichen Verbraucherschutz undⅤFachbereich4,Jena)。
为了避免上述真菌毒素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均规定了可允许的真菌毒素最大量。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JECFA)对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端孢菌素毒素)的研究结果是人体每日允许摄取量为1μg/kg体重。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粮食和饲料中的DON毒素含量不能超过1mg/kg和5mg/kg。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在食用小麦、面粉中DON的毒素含量不得超过1mg/kg。根据德国对真菌毒素最大量的规定,直接消费的谷粒和加工的禾谷类产品中的谷粒至多可以含有0.5mg DON/kg。在烘烤产品和馅饼中,DON含量必须不超过0.35mg/kg,而婴幼儿食品中的上限为0.1mg/kg。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2016年对江苏省南京市市场上小麦食品中的DON毒素进行检测,发现75.7%的食品中含有DON毒素,50%的样品中DON毒素含量超标,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
为了降低上述真菌毒素在植物和植物部分以及由其得到的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含量,当前使用的措施主要为如下措施:栽培不易受镰刀菌属真菌侵染的栽培品种;合适的轮作,尤其是避免将玉米作为前一茬作物;深耕(turning pillage),尤其在前一茬作物为玉米时;防止镰刀菌属真菌发展的储存条件。然而,这些纯预防性措施无法令人满意且效力并不可靠,尤其气候条件有利于真菌侵染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9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