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可变色色粉及油墨、制作光致可变色器皿表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9782.0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3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昕运;郑顺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昕运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C09D11/03;C09D11/037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寇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丁酸 可变 可变色器皿 油墨 制作 | ||
1.一种光致可变色色粉,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子式为(C4H8O3)n的的聚羟基丁酸酯,所述聚羟基丁酸酯的化学结构如下式1所示,以及分子式为CH3CH(OH)CH2CO2H的β-羟基丁酸,所述β-羟基丁酸的化学结构如下式2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可变色色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聚氰酸、甲苯、分子式为C18H34O2的油酸和杂环化合物染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可变色色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环化合物染剂选自紫色系列的螺恶嗪类杂环化合物、蓝色系列的螺恶嗪类杂环化合物、桃红色系列的螺恶嗪类杂环化合物和黄色系列的螺吡喃类杂环化合物中的一种。
4.一种光致可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可变色油墨为油墨与光致可变色色粉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光致可变色色粉,包括分子式为(C4H8O3)n的的聚羟基丁酸酯,所述聚羟基丁酸酯的化学结构如下式1所示,以及分子式为(CH3CH(OH)CH2CO2H)的β-羟基丁酸,所述β-羟基丁酸的化学结构如下式2所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致可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可变色色粉还包括三聚氰酸、甲苯、分子式为C18H34O2的油酸和杂环化合物染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致可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环化合物染剂选自紫色系列的螺恶嗪类杂环化合物、蓝色系列的螺恶嗪类杂环化合物、桃红色系列的螺恶嗪类杂环化合物和黄色系列的螺吡喃类杂环化合物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可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光致可变色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光致可变色色粉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2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致可变色油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光致可变色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光致可变色色粉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0%。
9.一种制作光致可变色的器皿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底片的设计:采用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阳片;
网版的制作;
晒版;
印刷:提供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可变色油墨,对网版进行网框定位,调节所述网版与被印物之间的距离为3到5mm,沉积所述光致可变色油墨后,用刮刀将多余的光致可变色油墨刮去,留下渗透被印物的油墨,得到成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光致可变色的器皿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印物为器皿,所述器皿包括餐具、饮料杯;和/或
所述被印物为器皿,所述器皿的材质为塑胶、玻璃、陶瓷及纸制品;和/或
所述网版的制作的步骤中,采用金属或塑胶材质制作网版,且网布采用150到180目的网目;和/或
所述晒版的步骤中,采用灯管功率为2500W~3500W的紫外线晒版机制版,将感光乳剂涂布在网布上,置于烘箱中烘干后,晒版处理;将乳剂涂在网布上,用吹风机烘干,将阳片贴合并置于阳光下曝晒,再用水冲洗掉乳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昕运,未经蔡昕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97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