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0313.0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稳;缪永华;薛驰;王海林;靳承铀;贺劲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新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3;H01M4/62;H01M4/3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刘丽华;孙芬 |
地址: | 2264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碳负极材料 包覆 制备 冷却 工业化大生产 按比例混合 热处理 分散均匀 硅碳材料 过筛分级 混合分散 物料高温 循环性能 掺杂剂 分级 混料 保温 沥青 掺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SiOx、沥青和掺杂剂按比例混合,使得混料分散均匀;在惰性气氛下,将混合分散好的物料进行预包覆;在惰性气氛下,将预包覆好的物料升温并保温;冷却后,将得到的物料进行过筛分级在惰性气氛下,将分级后的物料高温热处理,冷却到室温后,得到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非常易于工业化大生产,掺杂后硅碳材料在倍率以及循环性能等方面提升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因此作为电动汽车“心脏”的锂电池,对能量密度以及功率的需求也紧随而来。相比于传统的石墨类负极材料(372mAh/g),硅材料具有高10倍以上的理论容量(4200mAh/g),可明显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最有潜力的下一代负极材料。然而,硅材料本身电阻率较高,容量衰减严重,这在高倍率下尤为明显,极大限制了硅材料在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高功率领域的应用。现有的报道中,大多利用碳包覆、金属掺杂和导电性聚合物包覆来缓解硅材料高电阻和高膨胀的问题,但此类工艺,工序繁琐,成本高昂,不利于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产业化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且可以制备出高倍率、导电性能好的硅碳负极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SiOx、沥青和掺杂剂按比例混合,使得混料分散均匀;
步骤2,在惰性气氛下,将混合分散好的物料进行预包覆;
步骤3,在惰性气氛下,将预包覆好的物料升温并保温;
步骤4,冷却后,将得到的物料进行过筛分级;
步骤5,在惰性气氛下,将分级后的物料高温热处理,冷却到室温后,得到硅碳负极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SiOx的粒径为3~8um,0.8<x≤1.2,沥青的粒径2~5um,软化点200~300℃,所述沥青为煤沥青、石油沥青、中间相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掺杂剂为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聚丙烯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掺杂剂的粒径3~20u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SiOx与沥青、掺杂剂的质量比为60:(3~6):(1~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采用混料装置进行混料,所述混料装置转速为800~1600r/min,混料时间为10~12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氩气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融合装置进行预包覆,所述融合装置融合时间为10~90min,转速为3000~6000r/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采用升温装置升温,所述升温装置升温速度为2~8℃/min,升温速度为650~900℃,保温时间为1~3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高温热处理升温速度为5~10℃/min,热处理温度为900~1100℃,热处理时间为1~6h。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提供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非常易于工艺化大生产,掺杂工艺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碳硅负极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新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新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0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