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传感器、终端的景深测量方法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1284.X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6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荣;龚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48 | 分类号: | G01S17/48;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传感器 终端 景深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终端的景深测量方法及终端,该图像传感器上设置有感光区域,感光区域包括多个感光单元,感光区域上覆盖有滤光片;每个感光单元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电荷存储单元相连,每个感光单元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二电荷存储单元相连,且每个感光单元通过第三开关与第三电荷存储单元相连;滤光片包括多个滤光片单元,一个滤光片单元用于通过一种频率的光线,每相邻第一预设数量的滤光片单元中至少包括两种类型的滤光片单元,其中,相同类型的滤光片单元通过的光线的频率相同。因此,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景深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传感器、终端的景深测量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深度相机在终端上面出现,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数量可以实现具有深度信息的人脸解锁,体感识别,景深虚化等设备。因此,深度相机相比普通相机带来了极其丰富的应用。
深度相机目前主要有几种方式:分别是双目,结构光,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简称TOF)。其中,TOF由于其抗干扰能力较强,测量距离远,测量速度快,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具体地,TOF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连续发射光脉冲(一般为不可见光)到被测物体上,然后接收从被测物体反射回去的光脉冲,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计算被测物体离相机的距离。其中,TOF深度相机成像一般是采用红外波段的光线发射器和接收传感器。
其中,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不一样。对于非彩色的物体,光谱的反射率曲线都是比较平缓的曲线,各个颜色波长基本都一致。例如,反射比例高的就是白色,反射比例低的就是黑色,反射比例居中的是灰色。而彩色的物体会吸收某些波长的光,反射某些波长的光。比如蓝色物体是对蓝色波长的光反射较强,而同时对其他颜色波长的光吸收较大。
而对于红外波段的光,物体的颜色越接近黑色,对红外光吸收能力较强,并且红光的对比色(绿色)对红外光也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总之,物体的颜色越接近红外光的对比色则对红外光的吸收能力越强,越接近红光的颜色则对红外光的反射能力越强。
因此,当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局部颜色的反射光微弱或者无法接收到返回的红外光的情况。其中,当光线反射不足时,信噪比变差,会导致测量物体深度误差变大,甚至无法测量物体的深度。另外,在反射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升发射器的发射功率,但是这样又会造成局部区域过曝,较难处理。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在测量景深时,景深测量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终端的景深测量方法及终端,以解决景深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了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设置有感光区域,所述感光区域包括多个感光单元,所述感光区域上覆盖有滤光片;
每个所述感光单元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电荷存储单元相连,每个所述感光单元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二电荷存储单元相连,且每个所述感光单元通过第三开关与第三电荷存储单元相连;
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滤光片单元,一个所述滤光片单元用于通过一种频率的光线,每相邻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滤光片单元中至少包括两种类型的滤光片单元,其中,相同类型的滤光片单元通过的光线的频率相同。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了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景深测量方法,所述终端包括光线发射器以及上述所述的图像传感器,所述光线发射器和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终端的同一侧面;
所述景深测量方法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同时向一被测物体发射至少两种不同频率的光脉冲,并在每次所述光线发射器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第一预设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1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