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DNS超级生物脱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1346.7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9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扶志远;周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晟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王冠宇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池 鼓风机 曝气管 生物脱氮系统 废水 气管 生物脱氮技术 潜水搅拌机 底部内壁 动力费用 环形分布 检测装置 矩形分布 反硝化 曝气器 溶氧量 输出端 氨氮 内壁 曝气 硝化 延伸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脱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SDNS超级生物脱氮系统,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潜水搅拌机,所述反应池上固定安装有溶氧量检测装置,所述反应池的一侧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内并连接有曝气管组件,所述曝气管组件与反应池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组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曝气器。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回流,极大减少动力费用,此外,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交替进行,避免了为了将氨氮过多的曝气,导致废水中碳源的浪费,在碳源不充分的废水中,大幅提高了废水中碳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脱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DNS超级生物脱氮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脱氮技术,总氮的去除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其中硝化池为好氧池,反硝化池为缺氧池。原水中的氮经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盐氮,然后将含有大量硝酸盐氮的硝化液回流到反硝化池,进行脱氮,将水中的硝酸盐氮变成氮气,实现总氮的去除。如果要求去除的总氮越高,则回流的硝化液就越大,假设回流硝化液中的硝酸盐氮得到100%去除,总氮的理论去除率为:N/(N+1)*100%,其中N为回流倍数,从公式可以看出,当回流比(回流比指的回流水量和原水水量的比)为1的时候,总氮去去除率为50%,回流比为4的时候,去除率为80%,回流倍数越高,则能耗越高,这决定了回流倍数不可无限提高,从而限制了AO的脱氮效率不超过80%。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则需要用两级AO甚至多级AO,大幅增加能耗,为此,提出SDNS超级生物脱氮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SDNS超级生物脱氮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SDNS超级生物脱氮系统,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潜水搅拌机,所述反应池上固定安装有溶氧量检测装置,所述反应池的一侧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内并连接有曝气管组件,所述曝气管组件与反应池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组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曝气器。
优选的,所述潜水搅拌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溶氧量检测装置包括溶氧量传感器和溶氧量检测仪。
优选的,所述溶氧量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反应池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反应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溶氧量检测仪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管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套,且固定套与反应池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曝气管组件包括多个主管道,且每两个相邻的主管道之间设有同一个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反应池用于完成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可在反应池内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和脱氮反应交替进行,确保硝化所产生的硝酸盐及时脱氮生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内的溶解氧浓度,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的目的;
且本系统无需回流,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的脱氮效率,在同一个反应池1内完成超高的总氮去除率,解决了国内乃至世界除总氮的难题,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回流,极大减少动力费用,此外,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交替进行,避免了为了将氨氮过多的曝气,导致废水中碳源的浪费,在碳源不充分的废水中,大幅提高了废水中碳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曝气管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曝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晟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晟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13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