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的投加装置以及投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1434.7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黄涛;赵婧男;李嘉钰;付永胜;陈俊敏;苏凯;彭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5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亚男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药单元 反应单元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 高铁酸盐 投加装置 反应罐 检测 检测控制仪器 水处理设备 水质检测仪 检测结果 控制系统 通信连接 储药罐 复配 加量 配比 水样 制备 存储 运输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的投加装置以及投加方法,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储药单元、反应单元和检测控制单元,储药单元与反应单元连接,且检测控制单元分别与储药单元和反应单元通信连接;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反应罐和第二反应罐;储药单元包括与反应单元对应连接的储药罐;检测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水质检测仪以及分别与储药单元和反应单元连接的检测控制仪器。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储药单元中每种储药的加量,从而控制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的反应生成。本发明可现场制备高铁酸盐药剂,解决了因高铁酸盐稳定性差导致存储运输难的问题;并且可根据对水样的检测结果,选择分析出适合的复配添加药剂和配比,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的投加装置以及投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水资源匮乏,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极不均衡,人们的生活饮用水问题成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铁元素其无毒无污染,水处理效果优良,且铁元素在地球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的特性,铁基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如零价铁原位修复地下水、芬顿反应和磁性分离等技术。
自然界中铁元素以多种价态存在,包括零价、+Ⅱ、+Ⅲ、+Ⅳ、+Ⅴ和+Ⅵ等。其中,高价铁备受关注,常用于工业合成或水处理,如绿色化学合成、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高铁酸盐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水处理剂,以其优秀的氧化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在数秒到数十秒内降解一些难降解有机物。由此,高铁酸盐可作为一种绿色的水处理剂,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的氧化和混凝处理效果,同时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其不仅适用于污水处理中污染物的氧化去除,也可应用于饮用水的处理过程。
目前常用的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的水处理应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高铁酸盐的制备时间周期较长,且消耗制备原料质量大,大量消耗实验时间和实验经费;高铁酸盐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制备后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发生反应,造成高铁酸盐药剂被氧化、被潮解的问题,降低高铁酸盐药剂的有效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的投加装置以及投加方法,以解决现有高铁酸盐复合药剂中药剂配方和投加方式的选择问题,解决高铁酸盐不易储存,易氧化分解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的投加装置,包括:储药单元、反应单元和检测控制单元,储药单元与反应单元连接,且检测控制单元分别与储药单元和反应单元通信连接;
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反应罐以及与第一反应罐连接的第二反应罐;
储药单元包括分别与第一反应罐上的加药口连接的第一储药罐以及与第二反应罐上的加药口连接的第二储药罐;
检测控制单元包括:水质检测仪、设置在第一反应罐和第一储药罐之间的第一计量泵件、设置在第一反应罐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pH检测器、设置在第二储药罐与第二反应罐之间的第二计量泵和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分别与水质检测仪、第一计量泵件、第一温度传感器、pH检测器和第二计量泵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反应罐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应室、过滤室和烘干室,反应室与第一储药罐连通;反应室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且第一搅拌器与PLC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储药罐包括次氯酸盐储药罐、铁盐储药罐和强碱性盐储药罐和反应水储罐,且第一储药罐中的每个盐类储药罐均设置有弹簧隔板和除湿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计量泵件包括与第一储药罐对应设置的次氯酸盐计量泵、铁盐计量泵、强碱性计量泵和水射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反应罐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且第二搅拌器与PLC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1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