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扣式砂箱盖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1774.X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5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勇;马樱;李卿;李猛;孙兴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开天铁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11/00 | 分类号: | B61K11/00;B61C1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涂秀清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压 排气通道 安装座 砂箱盖 密封圈 排口 过压保护装置 调整片 卡扣式 内表面 操作空间 大气相通 盖体顶部 盖体固定 活动连接 内压力 弹簧 盖体 滑落 卡簧 砂箱 泄压 连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扣式砂箱盖,包括盖体,盖体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过压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通过保压安装座与盖体固定连接,保压安装座内部留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预排口相连接,排气通道内设置有调整片,调整片通过弹簧与保压座的一端活动连接,保压座的另一端通过卡簧与第一密封圈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与保压安装座内表面接触则阻断排气通道与预排口通路,第一密封圈与保压安装座内表面分离则排气通道与预排口连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砂箱盖操作空间大,砂箱内压力异常过大无法泄压以及砂箱盖容易滑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扣式砂箱盖。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是借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牵引和制动粘着摩擦力实现列车的运行,撒砂的目的是利用砂粒增加车轮与轨面的摩擦力,缩短制动距离和增加攀斜的摩擦力。目前动车组用撒砂装置普遍采用的是压差式撒砂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将砂箱内的砂粒喷砂至轨面。压差式撒砂装置因其工作特性的原因对砂箱盖有气密性要求以保持砂箱内的压力。
目前通常采用的砂箱盖为一体式,盖体与底座用铰链连接,通过密封垫也实现气密性。现有砂箱盖的缺点有:铰链式结构开关时需要将盖体翻转超过180°需要的操作空间大,紧凑空间位置无法使用;仅具备基本的保压气密功能,若撒砂装置出现故障砂箱堵塞箱体内压力过大对装置造成不可修复损伤,无泄压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式砂箱盖,解决了现有砂箱盖操作空间大,砂箱内压力异常过大无法泄压以及砂箱盖容易滑落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卡扣式砂箱盖,包括底座和盖体,底座外壁上对称分布有限位凸块,盖体内壁上均匀对称分布有两个限位筋,两个限位筋分别设置有定位凹槽,两个限位筋之间留有能够使限位凸块通过的间隙,底座通过限位凸块与盖体卡扣连接,盖体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过压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通过保压安装座与盖体固定连接,保压安装座内部留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预排口相连接,排气通道内设置有调整片,调整片通过弹簧与保压座的一端活动连接,保压座的另一端通过卡簧与第一密封圈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与保压安装座内表面接触则阻断排气通道与预排口通路,第一密封圈与保压安装座内表面分离则排气通道与预排口连通。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卡簧与第一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垫圈,垫圈用以防止卡簧失效。
调整片上至少有两个排气孔。
保压安装座顶端与盖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
盖体还设置有消音器,消音器位于排气通道口与盖体外表面相互嵌套,消音器带有泄压口,消音器为不锈钢片烧结而成。
盖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盖体通过第三密封圈与底座密封。
底座与砂箱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起密封作用。
预排口卡接有过滤片。
过滤片为不锈钢片烧结而成,过滤片与预排口为过盈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砂箱盖具有过压保护功能,解决了现有砂箱内部压力过大而破损变形的问题。
2.本发明砂箱盖采用螺旋卡扣式开关结构,具有方便操作,占用空间小,适用不同安装位置的优点。
3.本发明砂箱盖采用独立可调式保压装置设计,具有适用性强,方便操作维护的优点。
4.本发明砂箱盖保压装置采用环型线接触密封,具有密封效果好,压力感应灵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扣式砂箱盖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开天铁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开天铁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1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离缝检测方法及测速系统
- 下一篇:高速铁路中轨道电路自适应动态发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