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2060.0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7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华;谢雨田;张体明;胡锦扬;袁树春;王善林;黄永德;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B23K9/04;B23K9/12;B23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德才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快速 修复 装置 | ||
1.一种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工作模块和机械臂模块,所述机械臂模块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连接有移动模块;所述工作模块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两侧开设有对称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上活动连接有四个沿所述支撑框架对称设置的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底部连接有焊枪;所述滑动支架顶部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连杆支架,所述连杆支架顶端铰接有长连杆;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蜗轮安装支架,所述蜗轮安装支架上通过转轴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杆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同心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长连杆的末端与所述转盘铰接;所述长连杆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铰接有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支架为矩形结构,所述连杆支架一端与所述长连杆铰接,另一端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两个侧壁活动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支架远离所述长连杆的一端安装有两个第一测距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模块包括小臂组件、第一电机、大臂、第二电机和机械臂底座;所述小臂组件一端与所述工作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大臂通过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小臂组件内包含一活动铰链,所述大臂通过第二电机与机械臂底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包括齿条、地轨、第三电机、地轨压块和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齿条与地轨固定连接,第三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械臂底座上,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条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安装于地轨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焊枪两侧,且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能够改变与所述焊枪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安装支架两端对称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翼缘,所述翼缘末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长连杆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架顶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燕尾槽内,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滑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辊自适应快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架与所述滑块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昌航空大学;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0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焊接机器人的变位机
- 下一篇:一种废旧油管热轧再造修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