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w型大能力阻滑结构的构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2790.0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幸;徐骏;杨泉;郭海强;李安洪;高柏松;王占盛;李炼;肖飞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力 结构 构筑 方法 | ||
1.w型大能力阻滑结构的构筑方法,包括在沿滑体(11)滑动方向纵向、横向间隔成排设置的阻滑体,所述阻滑体包括构筑于施工井(12)下部的抗滑桩(20),各抗滑桩(20)在滑带(F)附近的滑体(11)、滑床(10)内竖向延伸一定高度,相邻两排阻滑体中的抗滑桩(20)在平面上交错布设;所述滑体(11)内,各上下相邻的抗滑桩(20)之间设置与其固结且施加预应力的连系梁(30),形成三维状整体阻滑结构;所述施工井(12)上部和邻近滑体(11)内构建立体引排水系统,汇集滑体(11)内的地下水和下渗水且将其引排至地面外;
所述连系梁(30)的两端与抗滑桩(20)的顶端固结为一体,连系梁(30)内布设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钢绞线,钢绞线上设置应力传感器,且在施工井(12)内设置由抗滑桩(20)顶端通往地面的检修通道(23);
所述立体引排水系统由三维集水结构、集水井(25)和抽水装置构成;所述三维集水结构为沿施工井(12)纵向间隔、环向间隔设置排水盲管(21)构成,呈枝状散布,各排水盲管(21)的下端施工井(12)相连通,且在滑体(11)内仰斜向上延伸,仰斜角为15~20°;
所述集水井(25)由填充于施工井(12)内壁与检修通道(23)外壁之间空腔内的碎石或者砂卵石形成,抽水装置设置于集水井(25)的底部;所述集水井(25)的上端口由固定盖板(26)封闭,且设置封闭检修通道(23)上端口的活动盖板(27);
构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开挖施工井(12)至设计标高;
②开挖连系梁施工通道(13),于设计标高处连通各上下相邻的施工井(12);
③施工连系梁(30),在连系梁施工通道(13)内安装连系梁钢筋笼,固定其上安装有应力传感器的钢绞线,灌注连系梁混凝土,待连系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钢绞线对连系梁(30)施加预应力;
④施工抗滑桩(20),在施工井(12)下部安装抗滑桩钢筋笼,且将其与连系梁钢筋笼牢固连接,灌注抗滑桩混凝土;
⑤施工三维集水结构,在施工井(12)上部分层和环向间隔向滑体(11)内钻设仰斜孔,各仰斜孔内插入排水盲管(21)
⑥施工检修通道(23),在抗滑桩(20)顶面的中央部位安装通往地面的钢护筒(22),钢护筒(22)内壁上焊接固定维护梯(24);
⑦施工集水井(25),在钢护筒(22)外壁与施工井(12)内壁之间的空腔内填充碎石或者砂卵石形成集水井(25),且在集水井(25)底部安装抽水装置;
⑧在地面安装封闭集水井(25)上端口的固定盖板(26)和且封闭检修通道(23)上端口的活动盖板(2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w型大能力阻滑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②中,连系梁施工通道(13)的开挖按开挖一段支护一段的顺序进行,支护由预制拼装管片(31)全环拼装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7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
- 下一篇:大能力阻滑体系的构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