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层气固井用低温早强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3724.5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刘富;陈东;邓钧耀;纪元;孙潇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9K8/4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杨博涛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浆体系 低密度水泥浆 粉煤灰 降失水剂 油井水泥 分散剂 矿渣粉 煤层气 膨胀剂 早强剂 固井 漂珠 水泥浆外加剂 按比例混合 煤层气开采 固井施工 综合性能 缓凝剂 流变性 中低温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固井用低温早强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包括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含量如下:油井水泥:430份;矿渣粉:430份;粉煤灰:140份;漂珠:0~140份;降失水剂:28~32份;早强剂:10~12份;膨胀剂:4~6份;分散剂:10~12份;缓凝剂:6~8份;水:600~920份。本申请通过将油井水泥与矿渣粉、粉煤灰、漂珠等按比例混合,并添加确定量的降失水剂、早强剂、膨胀剂、分散剂和缓凝剂等水泥浆外加剂,从而改善了水泥浆体系的强度、流变性和密度等性能,制作出一种综合性能更加的水泥浆体系,可以满足煤层气开采中固井施工及开采中低温、早强、低密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层气固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层气固井用低温早强低密度水泥浆体系。
背景技术
煤层气的开发是油气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煤层气开采配套的固井技术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水泥浆作为固井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性能能否满足固井施工要求、后期开采要求等,对水泥浆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水泥外加剂的作用就是改善水泥浆性能,使之能适应煤层气地层的固井施工。
对煤层气井而言,煤层既是气源岩,又是储集岩。煤层气井在储气机理、孔渗性能、气井的产气机理和产量动态等方面与天然气井有明显区别。煤层气地层具有疏松易坍塌的特点,针对底层要求应采用合适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减轻剂的加入,可调节水泥浆体系的密度,但是,目前减轻剂的加入对体系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选择合适的减轻剂将成为体系构建的关键。
同时,煤层气固井的低温环境条件,将导致水泥水化速率降低,水泥浆的凝结时间变长并且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发展缓慢,环空水泥石无法在短时间达到足够的剪切应力以支撑套管重量,对水泥浆的早期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固井作业中作业时间长,水泥浆经过的地层环境复杂且恶劣,要保证水泥浆注替到位,必须保证水泥浆具有足够的泵送时间,这是注水泥作业成功的最基本前提,因此其流变性以及凝固时间也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近年来油田煤层气数量的逐年增加,同时建设方对固井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煤层气固井质量问题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稳固固井市场,开展煤层气固井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尤其是水泥浆体系研究,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煤层气固井技术对水泥浆性能有更高要求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煤层气固井用低温早强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以便克服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层气固井用低温早强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包括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含量如下:油井水泥:430份;矿渣粉:430份;粉煤灰:140 份;漂珠:0~140份;降失水剂:28~32份;早强剂:10~12份;膨胀剂: 4~6份;分散剂:10~12份;缓凝剂:6~8份;水:600~920份。
可选地,所述油井水泥为油井G级水泥。
可选地,所述矿渣粉中,无机物的含量大于30%,粒径范围为1~10μ m。
可选地,所述粉煤灰包括如下氧化物:SiO2、Al2O3、FeO、Fe2O3、CaO 和TiO2,所述粉煤灰的堆积密度为0.53~1.26g/cm3,粒径范围为5~50μm。
可选地,所述漂珠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三氧化硫、二氧化钛、氧化钠和氧化钾,所述漂珠的堆积密度为0.7g/cm3,粒径范围为20~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长江大学,未经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3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