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器保护跳闸后实现合闸闭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4021.4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7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潘放;陈健;刘华芹;葛奔;于岫屏;张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沭阳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6 | 分类号: | H02H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地址: | 223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器 保护 跳闸 实现 合闸 闭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保护跳闸后实现合闸闭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保护装置,安装保护装置,配置一个复归按钮,遇到故障保护动作开关跳闸后,合闸保持继电器HBJ处于导通状态,线圈通电传递至铁芯吸电后,产生了磁力,弹簧张开,铁钩带动牵引杆同时移动,脱扣分闸在保护动作后合闸回路断开,不可对开关进行电气合闸操作,并且该回路处于自保持状态,无外部手动复归情况下始终不可进行电气合闸操作,检测完毕后,按钮按下后,铁钩下移与牵引杆之间相互卡合,整体处于复位状态,合闸线圈HQ处于导通,导致电容器完成合闸可保证在现场按下复归按钮之前,电气合闸回路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可有效防止电容器故障跳闸后未经检查试验就投入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电容器保护跳闸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器保护跳闸后实现合闸闭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运行中的电容器组,遇到故障保护动作开关跳闸后,不能轻易的试送电容器组,需要将电容器组转检修状态,检查试验无问题后再试送电容器开关,将电容器组投入运行。实际运行时,电容器保护跳闸后,往往由于人员沟通不畅或者调度端无功优化系统发送合闸命令等原因,会使电容器组未经检查试验就再度投入运行,给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确定因素,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保护跳闸后实现合闸闭锁的方法,具有效防止电容器故障跳闸后未经检查试验就投入运行以及保证安全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器保护跳闸后实现合闸闭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中的保护动作常闭接点在保护电容器正常运行时处于闭合的状态,不会影响其电流的流动,在保护动作后处于断开状态,依然具有自保持的功能,即该接点动作后必须手动复归才会返回至闭合状态;
S2:安装保护装置,将保护装置开出的保护动作常闭接点接于电容器电气合闸回路中,在电容器的重合闸与合闸线圈之间找出合适的空间位置串联,保护正常运行时合闸回路导通,可对开关进行电气合闸操作,在保护动作后合闸回路断开,不可对开关进行电气合闸操作,并且该回路处于自保持状态,无外部手动复归情况下始终不可进行电气合闸操作;
S3:配置一个复归按钮,当现场检查试验无误,需要手动操作与保护动作常闭接点相接的按钮,进行解锁来实现电容器的合闸操作,手动按下该复归按钮后,保护动作常闭接点闭合导通,合闸回路重新导通,此时可对电容器开关进行电气合闸操作。
进一步地,保护装置由连接在电容器上的锁组件和牵引杆组成,锁组件包括线圈、锁架和铁芯,线圈放置在锁架的内部,铁芯安装在锁架的一旁,铁芯的顶面上安装有绕锁架转动的铁钩,铁钩的侧面连接有弹簧,铁钩通过弹簧连接在锁架上,铁钩与牵引杆的端口之间相互卡合。
进一步地,线圈和重合闸连接的导线相接通电,牵引杆与合闸保持线圈HBJ、跳闸保持线圈TBJ以及防跳继电器TBJV的并联端相接,铁钩和牵引杆接触后处于导通状态,在保护动作后铁钩和牵引杆分离。
进一步地,铁钩的顶端与按钮相接,按钮按下后带动铁钩3下移,并与铁钩相卡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电容器保护跳闸后实现合闸闭锁的方法,在遇到故障保护动作开关跳闸后,合闸保持继电器HBJ处于导通状态,线圈通电传递至铁芯吸电后,产生了磁力,弹簧张开,铁钩带动牵引杆同时移动,脱扣分闸在保护动作后合闸回路断开,不可对开关进行电气合闸操作,并且该回路处于自保持状态,无外部手动复归情况下始终不可进行电气合闸操作,检测完毕后,按钮按下后,铁钩下移与牵引杆之间相互卡合,整体处于复位状态,合闸线圈HQ处于导通,导致电容器完成合闸可保证在现场按下复归按钮之前,电气合闸回路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可有效防止电容器故障跳闸后未经检查试验就投入运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沭阳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沭阳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4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配电网中性点智能电阻接地方式的人身安全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