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4212.0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5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员琴;吴新星;毕家泳;曾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94 | 分类号: | A61K8/9794;A61K8/67;A61K8/9789;A61K8/34;A61Q19/02;A61Q17/04;A61Q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斑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美白祛斑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苯乙基间苯二酚0.1‑1份、烟酰胺1‑5份、熊果叶提取物0.1‑3份、粗糙帽果提取物0.1‑3份、藤茶提取物0.1‑3份、姜根提取物0.1‑3份、聚山梨醇酯‑80 0.1‑1份、去离子水0.5‑5份。该美白祛斑组合物采用最优比例将六种组分进行配伍,组分配方合理,各活性成分相辅相成,可协同增效,各成分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或转移,使产品的美白祛斑效果显著且长效。将该组合物应用于化妆品中,使制备得到的产品安全性能高,具有显著的长效的美白祛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颜色的深浅受多种因素调控,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及分布。黑色素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是酪氨酸或3,4-二羟苯丙氨酸经过一连串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其常以聚合的方式存在。黑色素由人表皮基底层中的黑色素细胞合成,当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肌肤就会处于“自我防护”的状态,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催化酪氨酸或3,4-二羟苯丙氨酸氧化生成黑色素,来保护我们的皮肤细胞。黑色素又经由细胞代谢的层层移动,到了肌肤表皮层形成雀斑、晒斑、黑斑等。
黑色素合成过程主要参与的酶有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二羟基吲哚羧酸氧化酶,其中酪氨酸酶属于氧化还原酶,是黑色素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大小决定黑色素形成的数量。酪氨酸酶同时有着单酚酶和二酚酶的特性,即具有加氧酶和氧化酶的功能。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它能够催化L-酪氨酸羟基化为左旋多巴(单酚酶活性);第二步氧化左旋多巴生成多巴醌(二酚酶活性),多巴醌性质不稳定,经过各种复杂的非酶促反应之后,最终产生黑色素。
CN101780023A公开了一种猕猴桃籽油祛斑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猕猴桃籽油以猕猴桃果籽为原料,经粉碎、超临界CO2萃取而得,再经超高压均质处理,使猕猴桃籽油粒径在120nm以下。该发明首次发现猕猴桃籽油具有祛斑功效,尤其对老年斑的祛除效果显著,主要是基于其富含的营养成份。
CN107213084A公开了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化妆品,所述美白祛斑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或者将真黑素转化为淡黑素的原料,0.01-15份;抑制酪氨酸酶表达的原料,0.1-15份;增加黑素细胞的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活性的原料,0.01-10份;液晶乳化剂,0.1-8份;本发明所述美白祛斑组合物,充分发挥各成分的协同功效,能有效改善皮肤暗沉,提亮肤色。
但以上现有技术公开的几种产品其美白祛斑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和长效,因此,开发一种制备方法简单,且美白祛斑功效显著且长效的产品是十分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所述美白祛斑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苯乙基间苯二酚0.1-1份、烟酰胺1-5份、熊果叶提取物0.1-3份、粗糙帽果提取物0.1-3份、藤茶提取物0.1-3份、姜根提取物0.1-3份、聚山梨醇酯-80 0.1-1份、去离子水0.5-5份。
本发明所述美白祛斑组合物中所含有的六种主要活性成分搭配合理,相辅相成,可协同增效,各成分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或转移,使产品的美白祛斑效果显著且长效。具体来看: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主要限速酶,而苯乙基间苯二酚能非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其能与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形成氢键,并伴有疏水结构;熊果叶含有的主要成分熊果苷、洋梨甙、毛柳甙等,其也能非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藤茶提取物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例如槲皮素、二氢槲皮素、杨梅素、二氢杨梅素等,均能很好地通过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相结合的方式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烟酰胺能非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4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