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卡、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5212.2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喆;王悦;李永杰;牟婧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71 | 分类号: | G01N33/571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酸纤维素膜 检测卡 样品垫 喷射 梅毒螺旋体抗体 底板 玻璃纤维膜 检测试纸 包被液 对照带 检测带 结合垫 试剂盒 稀释 生物检测技术 梅毒螺旋体 混合免疫 塑料外壳 依次设置 重组抗原 梅毒 处理液 金溶液 吸水纸 鸡IgY 检测 抗体 浸泡 铺设 治疗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卡、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包括检测试纸和塑料外壳,检测试纸包括底板,底板上从左到右依次铺设有样品垫、结合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硝酸纤维素膜上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检测带和对照带,样品垫由样品垫处理液浸泡玻璃纤维膜并干燥形成,结合垫由混合免疫金溶液喷射在玻璃纤维膜上形成,检测带由包被液稀释的梅毒螺旋体重组抗原喷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形成,对照带由包被液稀释的抗鸡IgY抗体喷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形成。本发明的检测卡应用便捷,结果准确,为下一步准确治疗梅毒提供了依据,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卡、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是引起性传播性疾病梅毒的主要病原体,1905年由Schandim等首次发现,通过人类粘膜或有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病人感染性病灶而传播,侵入部位大多为阴部。该病原体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几乎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器官,且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危害极大。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所报告的梅毒中,潜伏梅毒占多数,一、二期梅毒也较为常见,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也在增加。
现有TP检测的各种方法:检测TP和抗-TP抗体的方法有梅毒螺旋体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法。梅毒螺旋体检查主要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直接免疫荧光实验(DFA)及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其中DFA的特异性较高。梅毒螺旋体检查适用于一、二期梅毒有病损者的患者,受取材及特殊显微镜限制,耗时长,难以为临床所接受。故本发明研制了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检测卡应用便捷,结果准确,为下一步准确治疗梅毒提供了依据,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卡,包括检测试纸和包裹在所述检测试纸外周的塑料外壳,所述检测试纸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左到右依次铺设有样品垫、结合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且所述样品垫、所述结合垫、所述硝酸纤维素膜和所述吸水纸的端部之间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检测带和对照带,所述塑料外壳上开设有加样口和观察窗,所述加样口与所述样品垫位置相对应,所述观察窗与所述检测带位置相对应,所述观察窗与所述对照带位置相对应;
所述样品垫由样品垫处理液浸泡玻璃纤维膜并干燥形成,所述结合垫由混合免疫金溶液喷射在玻璃纤维膜上形成,所述检测带由包被液稀释的梅毒螺旋体重组抗原喷射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形成,所述对照带由包被液稀释的抗鸡IgY抗体喷射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形成。
优选地,所述样品垫靠近所述结合垫的一端、所述结合垫的两端、所述硝酸纤维素膜的两端和所述吸水纸靠近所述硝酸纤维素膜的一端均为直角形,所述样品垫、所述结合垫、所述硝酸纤维素膜和所述吸水纸的直角端依次配合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样品垫处理液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酪蛋白钠以0.3g/100mL、表面活性剂S6以0.3mL/100mL的比例依次溶于pH8.5、0.0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中。
优选地,所述混合免疫金溶液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S1,胶体金中加入硼砂调节pH至7.0,然后加入1mg/ml的梅毒螺旋体重组抗原,静置30min,加入体积分数10%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混匀静置30min,8000g、4℃下离心并保留沉淀,沉淀用重悬液重悬得梅毒螺旋体重组抗原免疫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未经河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5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