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以及废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5931.4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4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濑尚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35/04 | 分类号: | B01J35/04;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陈东升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结构体 电加热型 催化剂 金属电极部 对置 舌片 废气净化装置 热膨胀系数 部分突出 有效地 板状 配置 破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具备:蜂窝结构体;以及一对金属电极部,它们配置成隔着蜂窝结构体的中心而对置,该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能够有效地抑制因蜂窝结构体与金属电极部的热膨胀系数差而引起的蜂窝结构体的破损。一种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具备:蜂窝结构体;以及一对金属电极部,它们配置成隔着所述蜂窝结构体的中心而对置,所述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金属电极部中的一方或双方具备:板状的主体部分;以及从上述主体部分突出的多个舌片,所述舌片的一部分与所述蜂窝结构体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特别涉及如下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具备:蜂窝结构体;以及一对金属电极部,它们配置成隔着蜂窝结构体的中心而对置,该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能够有效地抑制因蜂窝结构体与金属电极部的热膨胀系数差而引起的蜂窝结构体的破损。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了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的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以堇青石、碳化硅为材料的蜂窝结构体担载有催化剂的部件被用于从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处理(参见专利文献1)。这种蜂窝结构体通常具有柱状的蜂窝结构体,该蜂窝结构体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间隔壁,这些隔室形成为废气的流路、且从一个底面延伸至另一个底面。
在利用担载于蜂窝结构体的催化剂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催化剂升温至规定的温度,但是,以往,在发动机启动时,由于催化剂温度低,所以产生无法将废气充分净化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了被称为电加热催化器(EHC)的系统,该系统将电极配置于由导电性陶瓷构成的蜂窝结构体,通过通电而使蜂窝结构体本身发热,由此,在发动机启动前或发动机启动时使得担载于蜂窝结构体的催化剂升温至活化温度。
为了使电流在EHC流通而需要与外部配线进行电连接,但是,在通电加热时,产生由构成表面电极及配线的金属材料与构成载体的陶瓷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差所引起的热应变。因此,寻求一种还具有应力缓冲功能而不会使得由线膨胀系数差所引起的热应变施加于EHC载体的部件。
专利文献1中,作为其对策之一而公开了如下对策:将从外部向沿着载体表面轴向延伸设置的一对表面电极供电的配线设为梳齿状,并且,通过喷涂而在同一梳齿上的多点处进行固定并在多点之间设置弯曲部,由此,使得由金属构成的配线与由陶瓷构成的载体的线膨胀系数差所引起的热应变(热应力)缓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6116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果在同一梳齿上的多点处进行固定,则根据发热分布状况等的不同,有可能导致膨胀根据各点而不同,从而对固定点(接触点)施加有应力而导致接触点破坏。另外,虽然还想到了设置弯曲部而使得应力缓和的方法,但是,有可能无法应对扭转应力而导致接触点破坏。
另外,虽然还举出了仅在1点对同一电极进行固定的方法,但是,能够想到:由于接触点减少,所以能够应对的电流的范围缩小。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具备:蜂窝结构体;以及一对金属电极部,它们配置成隔着蜂窝结构体的中心而对置,该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能够有效地抑制因蜂窝结构体与金属电极部的热膨胀系数差而引起的蜂窝结构体的破损。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该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的废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设置从金属电极部的主体部分突出的多个舌片并使得该舌片与蜂窝结构体接触,能够防止蜂窝结构体因金属电极部与蜂窝结构体的线膨胀系数差引起热应变(热应力)而承受过度的应力,从而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以如下方式限定了本发明。
(1)一种电加热型催化剂用载体,其具备:
蜂窝结构体;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59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