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性蜂窝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5956.4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生驹和;笠井义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38/06 | 分类号: | C04B38/06;C04B38/00;C04B35/565;C04B35/622;C04B35/636;C04B35/638;C04B4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陈东升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性 蜂窝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蜂窝结构体,其改善了流体从导电性蜂窝结构体通过时的该结构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一种导电性蜂窝结构体,当在隔室的流路方向上将蜂窝结构体四等分、并从靠近一侧底面的那侧开始划分为A、B、C以及D这四个区域时,在与隔室的流路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在一对电极层间的距离最远的两点间对电阻进行测定,不过,当在该截面中不存在一对电极层时,在该截面中的距离最远的两点间对电阻进行测定,将测定所得的电阻在所述各区域中的平均值从靠近一侧底面的那侧开始设为RA、RB、RC以及RD,满足RA≤RB≤RC≤RD(其中,RA=RB=RC=RD除外)的关系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性蜂窝结构体。特别涉及适合于担载废气净化用的催化剂并使其提前升温至催化剂的活化温度的用途的蜂窝结构体。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对从汽车等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的HC、CO、NOx等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使用将催化剂担载于柱状的蜂窝结构体的结构,该蜂窝结构体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多个间隔壁,这些隔室从一侧底面贯通至另一侧底面而形成流路。由此,在利用担载于蜂窝结构体的催化剂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催化剂升温至其活化温度,但是,在发动机启动时,催化剂并未达到活化温度,因此,存在废气未被充分净化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混合动力车(HV)而言,其行驶中包括仅利用电机的行驶,因此,发动机启动频率较小,发动机启动时的催化温度较低,所以发动机刚启动后的废气净化性能容易变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有如下技术:在担载有催化剂的蜂窝结构体的上游侧设置具有蜂窝结构的加热器,由此使得废气升温(例:日本特许第2931362号公报)。另外,提出有如下电加热催化器(EHC):在由导电性陶瓷构成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的侧面配置一对电极部以及电极端子突起部(端子连接部),通过通电而使蜂窝结构体自身发热,由此使得催化器和加热器实现一体化(例:WO2011/043434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931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1/043434号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担载有催化剂的蜂窝结构体的上游侧设置加热器,因此,特别是在如发动机启动时那样废气的流量较少且来自加热器的热传导较少的情况下,越远离加热器,催化剂的升温越慢。即,由于在作为催化剂载体的蜂窝结构体的内部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产生温度分布,所以无法有效地使所有催化剂都发挥作用。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EHC被搭载于高电压HEV(搭载有400V左右的蓄电池的HEV),在发动机启动之前对EHC进行通电而用于对催化剂的加热的控制(预通电方式)中,均匀地对所有催化剂进行加热的性能优异,能够有助于提高废气净化性能。
然而,近年来,欧洲主要盛行低电压HEV(搭载有48V蓄电池的HEV)的生产,对于EHC而要求在发动机启动的同时通过以通电为代表的方式对催化剂进行加热的控制(同时通电方式)的废气净化性能。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结果可知:虽然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EHC在预通电方式中发挥出优异的性能,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即,同时通电方式时的蜂窝结构体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较低,无法有效地使所有催化剂都达到活化温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之一在于,在同时通电方式中,改善流体从导电性蜂窝结构体通过时的该结构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5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