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脱勾的血管施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6508.6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5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华;孙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先进手术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8 | 分类号: | A61B17/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血管 装置 | ||
一种自动脱勾的血管施夹装置,是在一外管的前端设有一钳嘴,在钳嘴后方设有多个夹钉,在外管分别穿置用于控制钳嘴夹合的覆进推杆与推进夹钉进入钳嘴的上钉推杆,在外管后端的滑套管分别套设用于控制该覆进推杆与该上钉推杆的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在第一、第二套管之间抵靠一压缩状态的驱动弹簧,在覆进推杆与第二套管之间形成可自动脱勾的构造,在第一套管受驱动前进的过程中,第二套管可因脱勾而被该驱动弹簧驱动向后移动,由于操作仅需驱动第一套管即可完成所有动作,因此配合握持单元使用时扳机的转动幅度设计不受限制且施力按压扳机具有较佳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器械的构造,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自动脱勾构造而使上钉推杆后退的血管施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在腹腔镜手术的进行中,需要将血管闭合以避免血液由手术部位的切口流失,这时会使用闭合血管的手术器械,例如血管施夹器来将血管闭合。上述血管施夹器的使用方式,主要是将血管施夹器长杆状的施夹单元由人体表面划开的开口伸入人体内,接着操作握把的部分带动施夹单元动作,以施夹单元前端的夹持部夹合依次输送到夹持部内侧的血管夹的方式,将血管夹钳压在血管上来将血管闭合。
现有的血管施夹器在手术中使用时是将前端长杆状的施夹单元伸入人体内,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104118985号《自动施夹器》发明专利申请案(公开号第201642812号),是在外套管的内部设有施夹单元,在施夹单元前端设有夹持部,配合夹持部设有推动各血管夹向前的进夹单元,在该施夹单元后端部的前、后位置各套设一第一套管以及一第二套管,利用第一套管前移的动作带动该夹持部夹合,第一套管前移过程的前段会带动第二套管往前移动,第二套管会在第一套管前移过程的后段脱离与第一套管同动的状态,这时第二套管受驱动而后移,利用第二套管前后移动的动作可带动进夹单元推进一血管夹进入该夹持部的内侧供该夹持部夹合。
上述现有的自动施夹器的施夹单元使用时是安装在一握持单元,按压该握持单元的扳机连动一连杆机构,通过连杆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进行上述的所有动作,但由于该连杆机构需要同时驱动第一、第二套管,必须考虑第一、第二套管的移动行程的相互影响,因此使得扳机的动作行程,例如扳机枢接在握持单元的位置以及扳机摆动的幅度受限,除了不能将扳机设计为有效率的杠杆构造以外,需要通过连杆机构在行程的后半段带动第二套管向后移动的构造,也让使用者无法流畅地按压扳机施力。整体来说,由于现有的自动施夹器的施夹单元几乎都是以扳机控制所有操作杆或套管动作的设计,很难避免上述扳机动作设计受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施夹单元安装在握持单元使用时是以一连杆机构同时带动施夹单元的第一、第二套管动作,因此造成握持单元的扳机构造设计受限且按压扳机施力不平均的问题。为此,本发明设计以脱勾的构造配合弹簧令所有操作仅需驱动第一套管即可完成,达到配合的握持单元的扳机设计不受限且使用者施力按压扳机时体验较佳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脱勾的血管施夹装置,其构造包括:
一外管,在该外管的后端连接一滑套管,在该滑套管的前、后两侧各沿径向贯穿一推进销长孔以及一脱勾销长孔,在该脱勾销长孔的前端形成一斜面;
一钳嘴上钉组件,是穿置在该外管内并且在前端设有一钳嘴,在该钳嘴的前端形成一夹嘴部,在该夹嘴部的后方形成一轨道,在该轨道内由前至后接连设有两个以上的夹钉;
一上钉推杆,该上钉推杆穿置在该外管内且前端设有一拨钉片,该上钉推杆以该拨钉片能够驱动最前方的该夹钉进入该夹嘴部,在该上钉推杆后端部的前后位置分别穿设一上钉推杆后长孔以及一上钉推杆孔;
一覆进推杆组件,该覆进推杆组件穿置在该外管内并且能够驱动该钳嘴的该夹嘴部夹合,配合该上钉推杆后长孔的位置,在该覆进推杆的后端部穿设一覆进推杆孔,在该覆进推杆的后端侧旁朝内凹入形成一凹口,接邻该凹口的后侧形成一倒勾,该倒勾与该凹口开口同侧的边缘为倾斜边缘;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先进手术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先进手术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6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达格列净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微粒检测装置的微粒量测标准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