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装箱用干燥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6679.9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5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傅家绪;周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盱眙博图凹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B01D5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17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剂 集装箱 交联聚丙烯酸钠 凹凸棒石粘土 氯化钙 蒙脱石 生石灰 湿气 高温环境 流动液体 生产技术 吸收效率 吸附 吸湿 吸收 制备 蒸发 | ||
本发明涉及干燥剂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用干燥剂,包括氯化钙、蒙脱石、生石灰、凹凸棒石粘土、交联聚丙烯酸钠粉末和辅料,氯化钙的重量为40‑80份,蒙脱石的重量为5‑10份,生石灰的重量为5‑10份,凹凸棒石粘土的重量为5‑10份,辅料为1‑5份,交联聚丙烯酸钠粉末的重量为5‑10份。该集装箱用干燥剂能够高效、持久吸附集装箱内的水分,且能够使干燥剂在吸收湿气后避免了产生流动液体水的产生,并在高温环境下还能够防止吸湿了的水分不会再去蒸发出来的问题,便于人们使用的,还能够提高干燥剂的吸收效率和便于查看干燥剂的吸收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装箱用干燥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集装箱远洋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集装箱往往会经历海洋高湿气候及较强的昼夜温差变化,会产生“集装箱雨”,这种液态的水会对集装箱内货物或货物的外包装产生严重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集装箱干燥剂的原料为氯化钙,硅胶、蒙脱石、生石灰,单一氯化钙制成的干燥剂虽然吸湿率虽然高,但是吸湿后生成液态水,容易污染集装箱和集装箱内货物或货物的外包装。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用干燥剂具备能高效、持久吸附集装箱内的水分,且能够使干燥剂在吸收湿气后避免了产生流动液体水的产生,并在高温环境下还能够防止吸湿了的水分不会再去蒸发出来的问题,便于人们的使用,还能够提高干燥剂的吸收效率和便于查看干燥剂吸收状态的优点,解决了单一氯化钙制成的干燥剂虽然吸湿率虽然高,但是吸湿后生成液态水,容易污染集装箱和集装箱内货物或货物的外包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用干燥剂,包括氯化钙、蒙脱石、生石灰、凹凸棒石粘土、交联聚丙烯酸钠粉末和辅料,所述氯化钙的重量为40-80份,所述蒙脱石的重量为5-10份,所述生石灰的重量为5-10份,所述凹凸棒石粘土的重量为5-10份,所述交联聚丙烯酸钠粉末的重量为5-10份,所述辅料为1-5份。
优选的,所述辅料为复合细菌纤维素微球、脂肪酶和天然乙酸乙酯,所述脂肪酶为Lipozyme RM IM 1、3专一性酶,所述复合细菌纤维素微球的含水量小于1%。
一种集装箱用干燥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氯化钙、蒙脱石、生石灰和辅料混合至一起,添加至粉碎机内,将其粉碎成粉末,粉碎后的粉末颗粒直径小于0.1mm,再将其添加至搅拌机内,并加入一定量的交联聚丙烯酸钠粉末,并使其均匀地混合至一起;
步骤二:将细菌纤维素微球浸入天然乙酸乙酯中,然后添加质量为0.1wt%的脂肪酶,于60°C的温度下催化 2-3小时,最后进行干燥,并取出经过脂肪酶催化的细菌纤维素微球;
步骤三:将凹凸棒石粘土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粉末颗粒直径小于0.1mm,将浓硫酸缓慢加入至凹凸棒石粘土中,使其酸化,且浓硫酸的浓度为90%,将经过酸化处理的凹凸棒石粘土放置于摊凉台上堆放静置,堆放静置时间为24-32小时,再将其添加至双轴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并得到柱状物;
步骤四:将步骤二所得到的产品添加至回转式烘干机中进行热处理,对产品内的水分进行去除,并将其通入粉碎机进行粉碎,使其粉碎成粉末,粉碎后的粉末颗粒直径小于0.2mm;
步骤五: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四所得到的成品混合至搅拌机内,再通过压制机,将混合后的成品压制成颗粒,或者柱状物,完成造粒后,将成型的颗粒放入振动筛进行筛分;
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得到的成品通过包装机装入至包装袋内,所述包装袋的尺寸为10*13cm,所述包装袋的规格为25-3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盱眙博图凹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盱眙博图凹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66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