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6929.9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9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戚秀芝;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佳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34 | 分类号: | E04C2/34;E04G21/26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雷钞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 装配式 建筑 用墙板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括内墙板、外墙板以及用于将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压紧的压紧机构,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平行,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设置固定连接机构,通过两侧的第二压紧梁与第一压紧梁相互压紧,从而组合形成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墙板组件,相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组装更方便,连接牢固,拆卸重装都比较方便。采用本发明装置,成本低廉,装配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但是目前来说,很多装配式建筑的墙板连接多种多样,存在各种弊端,有的采用机械式连接,连接不牢固,容易松动,或者连接复杂,成本很高。有的直接采用粘接,不容易拆卸,不能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相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组装更方便,连接牢固,拆卸重装都比较方便。
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包括内墙板、外墙板以及用于将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压紧的压紧机构,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平行,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压紧梁和第二压紧梁,还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上分别用于支承第一压紧梁和第二压紧梁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梁位于内墙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压紧梁位于外墙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压紧梁与所述第一压紧梁一一对应且与第一压紧梁配合用于将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压紧。
进一步,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以及用于将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套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立柱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底座本体上凸起形成用于支承所述内墙板或外墙板的凸台。
进一步,所述底座本体内设置有液压管路,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竖直液压腔,所述竖直液压腔内滑动配合设置有竖直活塞,所述竖直液压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立柱安装槽的内腔和液压管路连通,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水平液压腔,所述水平液压腔内滑动配合设置有水平活塞,所述水平液压腔的内外两端分别与立柱安装槽的内腔和液压管路连通。
进一步,所述立柱安装槽的内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连接层。
进一步,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均包括左墙板、右墙板以及设置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分别与中间板通过胶水连接,所述中间板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
进一步,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均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盖合形成所述空腔的盖板,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砂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佳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佳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6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