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软弱土层、填土及砂土层的地基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7231.9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1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春;毛兴平;王兆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4;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浆管 水泥浆 支撑层 土壤 混凝土加强 软弱土层 砂土层 上表面 注浆孔 填土 地基 地表 浇筑混凝土 承载能力 基础施工 施工效率 施工要求 注浆压力 加强层 施工量 上端 管身 换填 施工 竖直 下端 注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土层、填土及砂土层的地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地表;B、将多根注浆管竖直打入土壤中,所述注浆管的下端为尖端,管身设置有多个注浆孔;C、向注浆管的上端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1‑0.4Mpa,水泥浆进入注浆管后通过注浆孔进入土壤中,当注浆管充满水泥浆后停止注浆;D、将水平的支撑层固定在地表,并在支撑层的上表面浇筑混凝土加强层;E、在混凝土加强层上表面进行基础施工。本方法不需要换填土壤,施工量较少,施工效率更高,工期更短,同时,利用注浆管、注入注浆管和周围土壤中的水泥浆、支撑层以及混凝土加强层可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弱土层、填土及砂土层的地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建设中,各类基础在遇到软弱土层、填土及沙土层的地基时现在普遍的做法是换填法,然而,现在做法进行施工时,前期软弱土层、填土及沙土层要挖出外运,换填土运来分层回填并压实,其工序多,工程量大,质量不易保证,施工工期长,对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大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软弱土层、填土及砂土层的地基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对软弱土层、填土及砂土层地基处理工程量大、工期长、工序复杂的问题,同时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基础施工效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软弱土层、填土及砂土层的地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地表;
B、将多根注浆管竖直打入土壤中,所述注浆管的下端为尖端,管身设置有多个注浆孔;
C、向注浆管的上端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1-0.4Mpa,水泥浆进入注浆管后通过注浆孔进入土壤中,当注浆管充满水泥浆后停止注浆;
D、将水平的支撑层固定在地表,并在支撑层的上表面浇筑混凝土加强层;
E、在混凝土加强层上表面进行基础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包括下部管和上部管,下部管和上部管的长度均为1.5至2.5m,所述上部管的下端与下部管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且上部管与下部管的内腔连通,步骤B中,将下部管竖直打入土壤中,当下部管的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为200至400mm时,将上部管接在下部管上,然后敲打上部管,直到上部管的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为300至500mm。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管和上部管通过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套的上端与上部管的下端螺纹连接,连接套的下端与下部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施工时,先将连接套安装在下部管的上端,然后将下部管打入土壤中,再将上部管安装到连接套上,然后将将上部管打入土壤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管和上部管为外径在50至100mm的焊接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的上端口通过封板封口,封板上设置有注入孔,步骤C中,水泥浆通过注入孔注入注浆管。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孔为梅花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层为由多根横向钢筋和多根纵向钢筋垂直相交而成的钢筋网。
进一步地,步骤D中,放置支撑层时,注浆管的上部穿过钢筋网,并将钢筋网与注浆管绑扎连接;浇筑混凝土加强层时,混凝土加强层的上表面低于注浆管的上端200至400mm;在步骤E中,基础包覆注浆管高于混凝土加强层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孔均匀分布,且相邻两注浆孔的间距为300mm。
进一步地,步骤D中,在支撑层的上表面浇筑100mm厚的C20混凝土加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7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