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7452.6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1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俞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L29/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王鹏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处理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该通信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来自于终端设备的调度请求数据包,该调度请求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指定业务调度器的网络地址;将该调度请求数据包的源地址替换为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包;将所述目标数据包发送至指定业务调度器,以使指定业务调度器返回包含有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的调度反馈数据包;接收该调度反馈数据包,将该调度反馈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后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向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发起业务访问请求。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边缘计算设备有效降低终端设备访问业务的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互联网业务平台通常需要依赖于部署在核心数据中心内的业务调度器来响应用户的业务请求,并由业务调度器选择一台业务服务器处理用户的业务请求。但是,相关技术中提出的互联网业务平台的业务调度器无法识别终端设备的业务请求是否来自于可被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设备服务的区域,因此业务调度器为了确保业务可用性,只能选择位于核心数据中心内的业务服务器来响应用户的业务请求,这种方式导致MEC设备无法通过被调度的方式来处理终端设备的业务请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业务调度器能够识别终端设备的业务请求是否可被边缘计算设备处理,进而能够实现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向终端设备交付业务,有效降低了终端设备访问业务的时延,并且可以减少核心数据中心的带宽消耗。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来自于终端设备的调度请求数据包,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指定业务调度器的网络地址;将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的源地址替换为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包;将所述目标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指定业务调度器,以使所述指定业务调度器返回包含有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的调度反馈数据包;接收所述调度反馈数据包,将所述调度反馈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后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向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发起业务访问请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数据包;若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指定业务调度器的网络地址,则将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边缘计算设备,以使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将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的源地址替换为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并发送至所述指定业务调度器;接收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返回的调度反馈数据包,所述调度反馈数据包是由所述指定业务调度器根据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生成的、且包含有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将所述调度反馈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向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发起业务访问请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于终端设备的调度请求数据包,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指定业务调度器的网络地址;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调度请求数据包的源地址替换为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得到目标数据包;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指定业务调度器,以使所述指定业务调度器返回包含有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的调度反馈数据包;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调度反馈数据包,将所述调度反馈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后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地址向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发起业务访问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7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