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8098.9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0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9/19 | 分类号: | F16L9/19;F16L9/00;F16L55/24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炊万庭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起伏 柔性 底部 水利 管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包括管体以及柔性水管,管体的内壁具有多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每个凹槽内均嵌设有柔性水管,柔性水管外壁中部与凹槽的上边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管体的头端内壁对应每个凹槽的位置均设置有支撑环,柔性水管的头端与对应的支撑环对接。本发明的水利管道,管道的底部为起伏式活动结构,无需外力,可自动蠕动,能够将脱水后硬化沉积在管道底部的泥物打散,并被水冲走,以保障预埋管道的正常运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包括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以及航运工程等,上述种类的水利工程都离不开水利预埋管道。在水利工程中经常会用到预埋管道,通过预埋管道将各种水利设备进行连接,液体经过增压后,从预埋管道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液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水利预埋管道的正常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的预埋管道根据设计标准,地下主管网的直径较大,支管网的直径较小,水管道的纵坡一般较小。泥沙带入管网内后,随着水流量的降低积在管道底部,由于管网内干湿环境反复交替,沉积物脱水后硬化,一般冲刷来不及将硬化的沉积物全部软化后被水流带走,新的沉积物又停留在管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管道的有效断面逐渐缩小、排水能力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管道的底部为起伏式活动结构,无需外力,可自动蠕动,能够将脱水后硬化沉积在管道底部的泥物打散,并被水冲走,以保障预埋管道的正常运转。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包括管体以及柔性水管,所述管体的内壁具有多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每个凹槽内均嵌设有柔性水管,柔性水管外壁中部与凹槽的上边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管体的头端内壁对应每个凹槽的位置均设置有支撑环,柔性水管的头端与对应的支撑环对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柔性水管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弹性提拉线,弹性提拉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柔性水管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环为弧形底杆与上拱条构成的异形环结构,支撑环通过弧形底杆贴设在管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管体的1/4-1/2内壁区域设置有凹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带有自起伏柔性底部的水利管道的进一步优化:相邻两个所述柔性水管之间设置有挡膜,挡膜的两侧边分别与柔性水管的外壁密封连接。
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的水利管道适用于干湿环境反复交替的管道环境,无需外力,可自动蠕动,在无水流通的情况下,柔性水管处于收紧状态,当管道内有水流经过时,一部分水会经由支撑环进入柔性水管内,柔性水管由收紧状态变成伸展状态,当管道内的水断流后,柔性水管由伸展状态变成收紧状态,两个状态的互相转变可以使柔性水管产生蠕动,便于将脱水后硬化沉积在管道底部即柔性水管表面的泥物打散,并被水冲走,以保障预埋管道的正常运转;
二、本发明的水利管道在两个柔性水管之间设置有挡膜,该挡膜可防止沉积物进入两个柔性水管之间的死区中;
三、本发明的水利管道在柔性水管内部设置有弹性提拉线,使柔性水管顶部产生蠕动时,带动柔性水管底部,以加强柔性水管底部的蠕动强度,避免沉积物在柔性水管的底部进行聚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利管道(通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利管道(无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8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