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8325.8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2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宁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外接口、转接件及气液分离件。筒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第一腔体连通第二腔体,第二腔体连通第三腔体;外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腔体连通;转接件至少部分设于筒体内,转接件可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三腔体;气液分离件位于第三腔体内;其中,气液分离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时,转接件断开第三接口与第三腔体,第一接口作为进口,第二接口作为出口;气液分离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时,转接件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三腔体,第二接口作为进口,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作为出口,气液分离件分离气液两相制冷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汽车空调用热泵系统中气液分离装置放置在车外换热器出口与压缩机入口之间,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液击”现象和过滤干燥制冷剂。而且气液分离装置通常只有一个进口,一个出口。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第三腔体;
外接口,所述外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至少部分设于筒体内,所述转接件可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以及
气液分离件,所述气液分离件位于第三腔体内;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转接件断开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一接口作为进口,第二接口作为出口;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转接件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接口作为进口,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作为出口,或者,所述第一接口作为进口,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作为出口,所述气液分离件分离气液两相制冷剂。
可选的,所述气液分离件为环绕于所述转接件外壁的螺旋叶片。
可选的,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可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接管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接管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接管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之下,所述第三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之下,所述第三接口设于所述第一接管的上端。
可选的,所述螺旋叶片外圈抵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在所述第三腔体内及所述第一接管外形成螺旋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下端均伸入所述第三腔室内,且所述第二接管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接管的下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设有第二通道。
可选的,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具有控制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的开关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上下延伸且可转动的第一开合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件断开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开合门打开,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件连通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开合门关闭,所述第一接管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接管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上下延伸且可转动的第二开合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合门打开,所述第二开合门关闭;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合门关闭,所述第二开合门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83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