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程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8982.2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2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褚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立智方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8 | 代理人: | 王增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表情信息 应用程序测试 计算机设备 测试报告 测试信息 存储介质 应用程序 表情 测试信息生成 目标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界面 可用性测试 反映测试 界面截图 能力要求 生成测试 数据信息 情绪 预设 终端 监控 管理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下述步骤:获取测试人员的微表情信息,其中,所述微表情信息为第一终端获取到的所述测试人员的面部微表情;根据所述微表情信息获取测试信息,其中,所述测试信息为所述微表情信息属于预设的情绪类别时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截图;根据所述测试信息生成测试报告,其中,所述测试报告为用于反映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微表情与应用程序界面之间的关系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测试人员的微表情进行监控,当测试人员的情绪发生变化时获取到应用程序的界面,从而生成测试报告,降低了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可以同时对多个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提高了对应用程序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程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用在智能终端中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也慢慢得到普及,人们使用APP的频次逐渐增加。由于用户对APP的类型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商开发了具备不同功能的APP,移动App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衔接客户的标准途径,因此App的质量至关重要。App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日益增加的功能特性,以及移动终端的碎片化,特性乘以终端数量的遍历,让App的验证工作量增大,App的自动化测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现有的App自动化测试方法大多采用人工编写代码方式,如appium,robotium等,对测试人员要求较高,需要有较高编码能力,对手机界面元素也需要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手机App开发过程中需求包括UI变化非常快,导致原先写好的自动化测试用例没办法原封不动的使用。一旦涉及到要改变测试代码来适应改变的产品代码,甚至重新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因而APP自动化测试难以推广,测试代码需要专人编写、维护。
另一方面,程序开发过程中或者开发完成后需要对程序进行可用性测试,即对程序进行评估,检验其是否达到可用性标准,例如要达到什么效果,某个操作是否有效,某个操作是否恰当,某个状况是否良好等等。目前对程序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一般通过人工测试,让一群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对程序进行典型操作,同时观察员和开发人员在一旁观察,聆听,做记录,最后分析记录内容,判断用户对于程序中各个功能的认可度,并对程序进行改进或再设计最终达到要求的可用性目标。但人工对用户的测试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对记录者的能力要求较高,很难同时进行较多用户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提高测试效率、降低管理人员门槛的应用程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程序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测试人员的微表情信息,其中,所述微表情信息为第一终端获取到的所述测试人员的面部微表情;
根据所述微表情信息获取测试信息,其中,所述测试信息为所述微表情信息属于预设的情绪类别时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截图;
根据所述测试信息生成测试报告,其中,所述测试报告为用于反映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微表情与应用程序界面之间的关系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测试信息生成测试报告的步骤之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测试数据,其中,所述测试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步骤生成的操作脚本;
将所述操作脚本发送至第二终端;
根据所述操作脚本在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
可选地,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测试数据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操作信息生成所述操作脚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8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