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9021.3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3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侯棋文;张樯;张挺;赵凯;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T7/11;G06T7/155;G06T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周娇娇;张利明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部图像 坐标点 面积和 瞳孔 计算机屏幕 计算机视觉 标定曲线 采集 注视 二次多项式 计算机操控 控制位置 鲁棒性 实时性 拟合 人眼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包括:在计算机屏幕上设置多个已知坐标点,人眼依次注视所述已知坐标点,采集注视每个已知坐标点时的近红外眼部图像;对每个近红外眼部图像进行处理,确定相应的瞳孔面积和坐标;将瞳孔面积和坐标与已知坐标点对应,采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获得标定曲线;然后采集操作者的当前近红外眼部图像并进行处理,获得当前瞳孔面积和坐标;基于标定曲线确定对应的计算机屏幕坐标点,从而实现对光标的控制。本发明能够迅速定位对光标的控制位置,满足了计算机操控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实时、精确、鲁棒的眼动装置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心理学以及刑侦学的需求越来越多,利用眼动仪可以判断人的某些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比如,可以利用眼动仪判断驾驶员疲劳程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审问过程中,眼动仪数据反映了被讯问者供述内容的真实程度。因此,基于眼动仪进行人机交互,也成为近年来人机交互发展的热点。
传统的计算机一般通过手指对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实现人机交互,这种方式单一,并且不能适应特殊人群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出现一种更加高效、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由于人眼看物体时,视线存在一个注视方向,因此可以利用人眼的注视方向作为输入信息对计算机进行操控,从而实现人机交互。这种方式可以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并对肢体有缺陷的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现有采用视觉实现对计算机操控的系统,由于图像处理过程复杂,很难兼顾操控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通过视线方向实现对计算机操控的技术,通过对人眼近红外图像的快速处理确定操作意图,进而及时完成对计算机的操控,满足计算机操控的实时性与鲁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视觉实现对计算机操控的系统,由于图像处理过程复杂,很难兼顾操控的实时性和鲁棒性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包括:
在计算机屏幕上设置多个已知坐标点,人眼依次注视所述已知坐标点,采集注视每个已知坐标点时的近红外眼部图像;
对每个近红外眼部图像进行处理,确定相应的瞳孔面积和坐标;
根据所述瞳孔面积和坐标与相应已知坐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获得瞳孔面积和坐标与计算机屏幕坐标点之间对应关系的标定曲线;
然后采集操作者的当前近红外眼部图像,对当前近红外眼部图像进行处理,获得当前瞳孔面积和坐标;结合所述标定曲线,控制光标至当前瞳孔面积和坐标对应的计算机屏幕坐标点,实现对计算机的视觉控制。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中,所述已知坐标点包括九个。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中,九个已知坐标点均匀分布在所述计算机屏幕上。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中,对所述近红外眼部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
采用AdaBoost算法,对所述近红外眼部图像基于Haar特征确定眼部区域;
再对眼部区域进行形态学滤波提取,获得瞳孔,并采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分割瞳孔;
根据瞳孔的分割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瞳孔椭圆方程,确定瞳孔面积和坐标。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红外眼部图像的计算机视觉控制方法中,对眼部区域进行形态学滤波提取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9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