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网绿波协调线路自动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9064.1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9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代磊磊;刘成生;华璟怡;树爱兵;徐棱;张韧;张宾;蔡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1/081 | 分类号: | G08G1/081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陈丽丽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网绿波 协调 线路 自动识别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全网绿波协调线路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网绿波协调线路自动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路口信号机中的配时参数;
根据预存路段信息将路口进行网格化形成网格化路口;
根据所述配时参数以及所述网格化路口判断各个时段每个路口和与其相邻路口的所有流向组合中是否存在绿波;
若各个时段每个路口和与其相邻路口的所有流向组合中存在绿波,则将所有相邻路口的两两绿波进行汇总,并对首尾流向相同的绿波流向组合进行连接合并,得到所有绿波线路;
其中根据所述配时参数以及所述网格化路口判断各个时段每个路口和与其相邻路口的所有流向组合中是否存在绿波,包括:
令当前进行绿波组合判断的预设路口为IU,与之相邻的下游路口为逐一判断预设路口与下游路口间是否存在绿波组合及绿波流向;
绿波组合判断步骤如下:
1)周期协调判断:当预设路口IU与下游路口间信号周期长度相同或其中一个路口信号周期长度为另一个路口信号周期长度的两倍时,判断两路口间为周期协调,转入步骤2),判断公式为:
其中,TU表示预设路口的信号周期长度,表示下游路口i的信号周期长度;
2)上游潜在协调相位识别:逐一判断预设路口各信号相位的放行流向内是否有直行或左转流向通往下游路口,记录判断成立的信号相位为下游路口的上游潜在协调相位
3)下游潜在协调相位识别:逐一判断下游路口各信号相位的放行流向内是否有源于预设路口且直行或左转通过下游路口的流向,记录判断成立的信号相位为下游潜在协调相位
4)判断上游潜在协调相位与下游潜在协调相位间的协调性:逐一判断上游潜在协调相位与下游潜在协调相位间的相位差是否与预设路口IU与下游路口间的绿波行程时间一致;若是,将两个路口记录为绿波组合,连接上游潜在协调相位内通往下游路口的流向及下游潜在协调相位源于预设路口的流向,并记录为绿波流向;上游潜在协调相位与下游潜在协调相位间的协调性判断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下游路口i以信号相位1为0值,至信号相位k开始的时刻;表示预设路口以信号相位1为0值,至信号相位j开始的时刻;表示预设路口至下游路口i间的路段长度;表示预设路口至下游路口i间的最小绿波速度;表示预设路口至下游路口i间的最大绿波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网绿波协调线路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路段信息包括:上下游路口信息、路段正反向距离、路段上下游行驶方向和路段正反向绿波速度范围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网绿波协调线路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存路段信息将路口进行网格化形成网格化路口包括:
根据所述上下游路口信息、路段正反向距离、路段上下游行驶方向和路段正反向绿波速度范围区间将每个路口和与其相邻路口的路段进行网格化连接形成网格化路口;
将所有网格化路口展现在一张图上以形成全网网格化拓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网绿波协调线路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时参数包括:交叉口信息、日调度时段信息和日调度方案与相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90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