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寻址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9423.3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高夫领;刘美军;李生茂;孙波;罗红波;王斌;蔡达水;犹代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7/10 | 分类号: | G21C1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郭方伟;冯小梅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反应堆 控制棒 寻址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寻址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多根控制棒、驱动电源、提升线圈LC、以及电压检测器;控制棒包括棒位探头和棒行程罩,棒位探头和提升线圈LC安装在棒行程罩上,且棒位探头和提升线圈LC同轴安装;棒位探头包括次级线圈;驱动电源分别连接每个提升线圈LC,电压检测器分别连接每个棒位探头的次级线圈;驱动电源择一接通提升线圈LC,提升线圈LC产生第一感应磁场,与提升线圈LC同轴设置的次级线圈在第一感应磁场作用下产生第一感应电压,电压检测器通过检测第一感应电压完成控制棒的寻址。通过实施本发明可减少操作员的工作量,降低人因失效风险,降低沟通失效风险,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寻址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控制棒控制系统是核电站专用系统之一,包含棒控系统和棒位测量系统两大部分,其电缆横跨反应堆桥架连接两侧设备,在换料大修过程中,为打开反应堆大盖,必须将棒控电缆和棒测电缆的接头全部断开,而在换料结束大盖关闭后需将电缆重新连接,以保证RGL系统的可用。
例如在M310和CRP1000堆型中,棒控电缆和棒测电缆各有61根,为确保棒控棒测两种类型电缆连接的正确性,必须在余热排出系统冷却停堆模式下进行控制棒寻址试验,确认其连接不存在交叉。当前的寻址试验方法如下:
1、闭锁一个棒组除第一束棒之外的所有棒束,提升此棒组10步;
2、确认本棒组第一束棒测量棒位增加8步(最小单位即8步);
3、将闭锁棒束解锁;
4、闭锁本棒组除第二束棒之外的所有棒束,提升此棒组10步;
5、确认本棒组第二束棒测量棒位增加8步(最小单位即8步);
6、按此方法完成此棒组内所有棒束的单束提升,确认对应测量棒位变化;
7、按此方法完成所有棒组的控制棒寻址,确认棒控通道和棒测通道一一对应。
现有的解决办法虽然能完成试验,但有以下缺点:
1、需要主控操纵员执行大量操作,增加了运行人员负担,增加了人因失效风险,不利于机组状态控制;
2、控制棒发生了移动,改变了一回路反应性,不利于反应性控制;
3、需与操纵员多次沟通,增加了沟通失效风险;
4、操纵员需执行升温升压等大量机组状态控制工作,导致寻址试验多次中断,一次寻址试验持续5到20小时不等,增加了试验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寻址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寻址装置,包括多根控制棒、驱动电源、提升线圈LC、以及电压检测器;所述控制棒包括棒位探头和棒行程罩,所述棒位探头和所述提升线圈LC安装在所述棒行程罩上,且所述棒位探头和所述提升线圈LC同轴安装;所述棒位探头包括次级线圈;
所述驱动电源分别连接每个所述提升线圈LC,所述电压检测器分别连接每个所述棒位探头的次级线圈;
所述驱动电源择一接通所述提升线圈LC,所述提升线圈LC产生第一感应磁场,与所述提升线圈LC同轴设置的所述次级线圈在所述第一感应磁场作用下产生第一感应电压,所述电压检测器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完成所述控制棒的寻址。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寻址装置,所述棒位探头还包括初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同轴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9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