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盐方法及装置、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9650.6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9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宇;杨雪;李小端;熊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周娟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盐 方法 装置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盐方法及装置、含盐废水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以降低膜浓缩后所获得的浓水的盐分离能耗。所述制盐方法包括:利用流动电极进水在第一、二电极内吸附含盐废水所含有的离子,获得含盐淡水出水和流动电极出水;将流动电极出水作为脱盐腔室进水送入流动电极循环室,使得流动电极出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解吸吸附的离子,对所获得的脱盐腔室出水进行分盐处理,获得固体盐以及含有电极颗粒的饱和含盐溶液。上述制盐装置应用于上述制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盐方法及装置、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用于含盐废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盐方法及装置、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钢铁以及海水淡化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盐废水,如果直接排放,将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为了实现废水零排放,一般采用膜浓缩工艺对含盐废水进行浓缩,然后采用热法蒸发工艺或热法结晶工艺处理所获得浓水,以分离出浓水所含有的盐。然而,采用热法蒸发工艺和热法结晶的工艺处理浓水的能耗比较高,不利于回收含盐废水所含有的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盐方法及装置、含盐废水处理系统,以降低膜浓缩后所获得的浓水的盐分离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盐方法,该制盐方法包括:
离子吸附操作,所述离子吸附操作包括:控制含有流动电极的第一电极和含有流动电极的第二电极处在电吸附状态;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通入流动电极进水,所述流动电极进水为含有电极颗粒的饱和含盐溶液;
利用流动电极进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在第一电极内吸附含盐废水所含有的阴离子,利用流动电极进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在第二电极内吸附含盐废水所含有的阳离子,获得含盐淡水出水、第一流动电极出水和第二流动电极出水,所述第一流动电极出水含有的电极颗粒吸附有阴离子,所述第二流动电极含有的电极颗粒吸附有阳离子;
离子解吸操作,所述离子解吸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一流动电极出水和所述第二流动电极出水作为脱盐腔室进水送入流动电极循环室;在流动电极循环室内所述第一流动电极出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解吸阴离子,所述第二流动电极出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解吸阴离子,获得脱盐腔室出水,所述脱盐腔室出水含有过饱和含盐溶液;
分盐操作,所述分盐操作包括:对所述脱盐腔室出水进行分盐处理,获得固体盐以及含有电极颗粒的饱和含盐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盐方法中,控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在电吸附状态,并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通入流动电极进水,利用流动电极进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在第一电极内吸附含盐废水所含有的阴离子,利用流动电极进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在第二电极内吸附含盐废水所含有的阳离子,这样使得含盐废水所含有的盐的浓度降低,获得含盐淡水出水;而第一电极中流动电极进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吸附阴离子后,形成第一流动电极出水,第二电极中流动电极进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吸附阳离子后,形成第二流动电极出水;在需要离子解吸操作时,将第一流动电极出水和第二流动电极出水作为脱盐腔室进水送入流动电极循环室,使得第一流动电极出水和第二流动电极出水混合在一起;而流动电极循环室并没有电场存在,使得第一流动电极出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自动解吸出阴离子,第二流动电极出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自动解吸出阳离子;由于流动电极进水为含有电极颗粒的饱和含盐溶液,因此,当第一流动电极出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自动解吸出阴离子,第二流动电极出水所含有的电极颗粒自动解吸出阳离子,第一流动电极出水和第二流动电极出水所形成的脱盐腔室出水含有过饱和含盐溶液,而过饱和含盐溶液所含有的盐可自动析出,因此,分盐时无需采用电加热或蒸汽加热的方式蒸发含盐废水所含有的水以达到分离盐目的,只需采用固液分离或常温结晶的工艺即可达到分离盐的目的,从而保证在较低能耗的前提下完成制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9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