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充入氢气的增压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0391.4 | 申请日: | 201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4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王会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令云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A61H33/02;F17D1/04;F17D3/01;C02F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2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充入 氢气 增压 结构 | ||
一种能充入氢气的增压舱结构,包括有人体进出后能封闭的舱体和能向舱体中充入和排出气体的气压调节装置,在舱体内腔中设置有N个能供人体进出的治疗或保健的调理舱,每个调理舱能各自独立封闭地位于舱体内腔中,每个调理舱的进气口通过各自的管道与能输入氢气浓度小于4%的混合气体的气体供应装置的供气口相连接,在每个调理舱上还设置有能将舱体内腔气体进入到调理舱中的进气结构,调理舱中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气压调节装置中的抽气部相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高压环境提高人体内氢气溶解水平,改善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的健康水平;采用在增压舱外部预混合等方式,以气体混合装置输入和使用氢气,可控性强、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能充入氢气的增压舱结构。
背景技术
氢气对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效果,氢气用于抗衰老、保健养生也有很大潜力,但是,当空气中的氢气体积分数为4%~75%时,阀门开启的摩擦生热或高速气流形成的静电、人体自带的静电都可能瞬间引发爆炸。再者,含氢混合气体的压力增大后变得更加易燃易爆。因此,加压使用氢气存在相当高的危险性。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0420086310.1名称为《密封容器自动加压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密封容器自动加压装置,它有一个分合式加压舱,进气管和推拉杆分别与加压舱连接,带有冲头的冲压杆垂直于加压舱的中心,两半个加压舱的结合处设有密封条,加压舱下面设有夹板。当药瓶被夹板夹牢后两半个加压舱合拢呈密封状态,由进气管输入的压力即可通过胶塞上的进气槽进入瓶内,再由冲头下压而将药瓶密封。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可多台并列设置,以便更加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该装置如果用于充入氢气,无法保证安全性,可能引发爆炸,因此,有必要对该装置作进一步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充入氢气并利用舱内高压环境提高人体的氢气溶解水平,又能有效预防氢气爆炸风险,使用安全的增压舱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能充入氢气的增压舱结构,包括有人体进出后能封闭的舱体和能向舱体中充入和排出气体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舱体内腔中设置有N个能供人体进出的治疗或保健的调理舱,每个调理舱能各自独立封闭地位于舱体内腔中,每个调理舱的进气口通过各自的管道与能输入氢气浓度小于4%的混合气体的气体供应装置的供气口相连接,在每个调理舱上还设置有能将舱体内腔气体进入到调理舱中的进气结构,所述调理舱中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气压调节装置中的抽气部相连接,所述N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
作为改进,所述舱体中设置有能检测每个调理舱中氧气浓度的氧浓度传感器、能检测每个调理舱中氢气浓度的氢浓度传感器、检测舱体内混合气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氧浓度传感器、氢浓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线路与程控器中的程控电路模块相连接,在气体供应装置中设置有由程控电路控制开启和关闭的供氢气开关,在气压调节装置中设置有由程控电路控制开启和关闭的供气或抽气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供氢气开关分别通过线路与程控电路模块相连接,当程控电路模块接收到传感器中任一舱体内浓度不达标时,所述程控电路模块会对接收到的相应信息作出处理,并对相应装置发出开启和关闭指令,使浓度不达标舱体的浓度自动恢复到达标的浓度。
作为改进,所述舱体中设置有能检测每个调理舱中氧气浓度的氧浓度传感器和能检测每个调理舱中氢气浓度的氢浓度传感器,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与氢浓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线路与程控器中的程控电路模块相连接,当程控电路模块接收到氧浓度传感器或氢浓度传感器中任一位置浓度出现异样时,会发出报警信息,并向对应调理舱发出打开信号,对应调理舱接受到信号后自动打开。
作为改进,所述进气结构为设置在调理舱舱壁上且能在调理舱内腔压力小于舱体内腔压力时使舱体内腔空气单向流入调理舱内腔的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令云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令云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0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