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操作无线充电信息接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0986.X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7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来;李国强;朱学成;张洪达;胡远婷;兰森;李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4B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毕雅凤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作 无线 充电 信息 接收 电路 | ||
一种互操作无线充电信息接收电路,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在无线充电近场通信时,附加通信线圈占用空间大、布置难以及互操作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磁耦合谐振线圈与补偿网络电路相连;补偿网络电路与整流电路相连;通信线圈与磁耦合谐振线圈的中间抽头相连;通信线圈同时与一号电容以及一号二极管相连;一号二极管同时与二号电容、电阻R1以及二号二极管相连;一号电容同时与二号电容以及磁耦合谐振线圈相连;电阻R1与光耦中发光二极管相连;光耦中光敏三极管与电源VCC的供电端相连;二号二极管同时与光耦中发光二极管、电阻R2以及通信电路相连,并接地;光耦中光敏三极管同时与电阻R2以及通信电路相连。有益效果为节省体积、互操作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除了无线充电外,还需要涉及原副边的无线通信的需求。当前为了解决这个需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646468B的专利采用专用的通信模块,能够实现无线通信,由于无线通信具有广域性质,因此无法建立物理联系,体现不了无线充电之间的空间位置对应关系;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036283B的专利采用附加线圈的方式,通过将通信线圈固定在充电发射线圈以及充电接受线圈的内圈或外圈,进而建立起基于磁场的近场通信,由于近场通信的距离有限,所以实现了信息和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但是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036283B的专利所提出的附加线圈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一是占据多余的空间;二是布置上与充电发射线圈或者接收线圈产生位置冲突,一些特殊结构的线圈和磁芯难以布置下附加的通信线圈;三是通信线圈相互布置不同,结构各异不利于互操作性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无线充电近场通信时,附加通信线圈占用空间大、布置难以及互操作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互操作无线充电信息接收电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互操作无线充电信息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包括磁耦合谐振线圈、补偿网络电路和整流电路;
所述磁耦合谐振线圈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补偿网络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相连,并且,磁耦合谐振线圈的下端接地;
所述补偿网络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相连;
该接收电路还包括光耦、通信电路、通信线圈L、一号二极管D1、二号二极管D2、一号电容C1、二号电容C2、电阻R1、电阻R2和电源VCC;
所述磁耦合谐振线圈设有中间抽头;
所述通信线圈L的一端与磁耦合谐振线圈的中间抽头相连;通信线圈L的另一端同时与一号电容C1的一端以及一号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一号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与二号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以及二号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一号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与二号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磁耦合谐振线圈的下端相连;
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光耦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所述光耦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VCC的供电端相连;
所述二号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与光耦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阻R2的一端以及通信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并接地;
所述光耦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通信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整个磁耦合谐振线圈与补偿网络电路构成的能量传输频率为f1;磁耦合谐振线圈中间抽头与磁耦合谐振线圈下端之间的部分磁耦合谐振线圈以及通信线圈L、一号电容C1形成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为f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0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