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子图同构的web数据自动可视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1466.0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9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陆佳炜;高燕煦;赵伟;程振波;徐俊;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G06F16/22;G06F16/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图同构 web 数据 自动 可视化 方法 | ||
一种基于子图同构的web数据自动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构建服务数据可视化建模与匹配方法的架构;第二步:定义元数据树MDT;第三步:读取调用的REST API所返回的JSON数据,将JSON数据集ds作为建模算法的输入,对ds进行树形结构建模;第四步:通过剪枝的方法,保留基本的数据结构信息;第五步:对可视化图形进行分类;第六步:先用降维方法对MDT进行降维操作,生成元结构树MST,再进行匹配查询,调用基于子图同构的匹配方法查找MST中与VT的各个StructModel匹配的片段,并根据Mapping信息进行数据映射生成可视化图形。本发明将模型进行自动化匹配,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可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子图同构的web数据自动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架构风格于2000年发布于国际会议ICSE上,它是一种Web体系结构的抽象模型,用于指导重新设计和定义超文本传输协议和统一资源标识符。至今仍然能够根据这种架构风格的应用来了解万维网的工作方式与原理,这对于大规模软件架构的理解与发展有重要意义。Roy T.Fielding博士提出REST架构风格的论文在谷歌学术上统计已经被引用超过7000次,发布于ICSE/TOIT的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次。
REST服务的流行使得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轻量级数据服务,并持续保持爆炸性指数增长,国际上网站上也出现了大量服务供应商,致力于网络服务的集中供应与质量保障。大型在线web服务网站ProgrammableWeb聚集了各个领域大量的API信息,目前其收集的API数量已超过两万,其中REST架构风格的服务占80%以上;各大网络科技公司也有自己的API公开平台,如:Google、YouTube、Facebook、百度、阿里巴巴;还有许多个人开发的API公布在GitHub和个人BLOG上。
ProgrammableWeb所收集的服务中,响应格式种类繁多,其中以JSON与XML格式为主。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最古老的数据格式之一。它由W3C(万维网联盟)定义,并基于较旧的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格式。在XML中,数据使用元素和属性进行结构化。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JSON采用完全独立于语言的文本格式,是一种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相比之下,XML有大量的冗余元素,重复的元素名称导致数据体量增大。JSON则没有重复元素名称所带来的数据冗余,数据传输速率更高,解析效率与查找效率都高于XML。近年来开发者更倾向于使用JSON作为数据响应格式。在ProgrammableWeb收集的REST服务中,响应格式支持JSON的服务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